道德心理与合作问题解析
1. 道德心理学基础
在道德心理学中,关联性、熟悉度和同理心可用于确定谁是道德行为的承受者(PATIENT)。事件之间可通过统计推断或更抽象的反事实推断建立因果(CAUSE)联系。而被视为伤害(HARM)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情绪反应和文化规范。
在许多情况下,每种行为都会对某些承受者造成可感知的伤害,这导致道德准则出现不确定性。例如,在一些复杂的道德困境中,无论选择哪种行动,都会对部分人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模拟我们直观的道德准则,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自上而下的方法用于构建我们直观的道德语法模型,自下而上的方法则用于模拟应用道德准则的心理机制。然而,这些算法会存在任意性、机制冲突和不确定性等问题。因此,需要一个框架来保留道德准则中成功的特征,摒弃不良的部分。
逻辑推理规则
对于学过基础逻辑课程的人来说,存在一些特定的推理规则:
- 量词否定和量词蕴含:对于某个合式公式 A,有以下关系:
- $\forall A \equiv \neg \exists \neg A$
- $\neg \forall A \equiv \exists \neg A$
- $\forall A \Rightarrow \exists A$
- 义务(O)和许可(P)运算符的推理:
- $O(A) \equiv \neg P(\neg A)$
- $\neg O(A) \equiv P(\neg A)$
- $O(A) \Rightarrow P(A)$
道德规则的逻辑表示
现代逻辑中,命题由谓词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1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