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中的权威、服从与理性思考
1. 政治话语与意识形态的掩盖
政治话语沦为空洞言辞时,政治可能会走向腐败。以哈维尔所讲述的东 bloc捷克斯洛伐克一位蔬菜水果商为例,他在店橱窗贴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标语,仅仅是因为上级期望他这样做,这标语可能和洋葱、胡萝卜一起从中央仓库运来。若让他展示“我害怕,因此毫无疑问地服从”的标语,他不会如此漠视其语义,尽管这更反映真实情况。这一标语帮助蔬菜水果商向自己和他人隐藏了其服从的低层次基础,同时也隐藏了权力的低层次基础,将它们掩盖在某种崇高的表象之后,而这表象就是意识形态。
这一标语的信息是向上传达给上级的,表明他不是麻烦制造者。故事中的主要冲突并非发生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而是在个人内心,个人必须选择展示或丢弃这张海报。哈维尔提出“活在真理中”的可能性,即拒绝仪式,发现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后极权主义”的捷克斯洛伐克背景下,这具有政治意义,因为它必然会引发冲突,这源于当“生活本身”的要求与规定行为发生冲突时,个人在日常工作(如蔬菜水果商、诗人、啤酒厂工人等)中的选择。
2. 温奇对哈维尔观点的态度及相关思考
温奇对哈维尔的文章印象深刻,因为这是公民在自己社会中面对合法性问题的真实案例。他认同哈维尔的观点,即哈维尔所描述的许多现象在现代自由社会中也存在,如政治对合法化神话的运用。但温奇很少对自己社会的政治话语进行分析,原因可能是他不愿陷入争议,也可能是他从所批判的古典理论中继承了一种“政治”形象,该传统关注国家的权威,将国家权威问题视为独立于任何特定国家的政治生活,可在任何具体历史框架之外探讨,然而这实际上是一种时代错误,与温奇的思维方式相悖。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