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挖掘与情感分析:原理、方法与应用
1. 引言
人类热衷于表达观点,互联网为收集和展示这些观点提供了无数平台,但也带来了数据过载的挑战。观点挖掘和情感分析领域应运而生,旨在为用户提供自动或半自动的文本观点分析和总结方法。潜在用户包括供应商、消费者、公民和政府等,他们都能从这些分析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2. 发展历程与术语
2.1 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后期,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开始关注文本中的观点信息。例如,Wiebe和Bruce设计了分类器来跟踪观点;Hatzivassiloglou和McKeown开发了机器学习方法来预测形容词的语义倾向。21世纪的头十年,该领域定义了一系列与观点文本分析相关的计算任务,并确定了更一致的术语。
2.2 术语解释
- 主观性分析 :识别文本中透露某人思想、情感、信念等“私人状态”信息的部分。可以在句子或表达层面进行分析。
- 情感分析 :主观性分析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于确定文本片段的情感倾向(积极或消极),可以在不同粒度上进行,如单词、短语、句子、段落或整个文档。
- 观点分析 :通常是主观性分析和情感分析的结合。例如,对于句子“国际官员相信欧盟将获胜”,观点分析系统可以确定该句子是主观的,并且具有积极的情感。
- 观点挖掘 :在语料库层面上,对某个感兴趣的话题的所有可用观点来源进行全面调查,以生成连贯的总结。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8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