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聚氨酯:结构、反应与应用全解析

聚氨酯:结构、反应与应用全解析

1. 聚氨酯简介

聚氨酯的历史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当时Otto Bayer提出使用二异氰酸酯和二醇来制备大分子。第一种商用聚氨酯基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丁二醇,其性质与聚酰胺相似,至今仍用于制造刷子用纤维。20世纪50年代,随着德国用于软质泡沫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酯多元醇工厂的建成,聚氨酯的生产快速增长,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而聚醚多元醇在泡沫配方中的引入,真正推动了聚氨酯应用的飞跃。此后,聚氨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和日本。

如今,聚氨酯按消费量计算约是第六大聚合物,仅次于大量使用的热塑性塑料,约占市场的6%。聚氨酯应用最大的领域是软质泡沫(约44%)、硬质泡沫(约28%),另外28%用于涂料、粘合剂、密封剂和弹性体(CASE)应用。不同行业对聚氨酯的消费情况如下:约40%的聚氨酯用于家具行业,16%用于运输行业,13%用于建筑行业,7%用于制冷行业,涂料行业也约占7%,6%用于纺织行业,4%用于制鞋行业,8%用于其他应用。以下是1996年美国聚氨酯市场的消费情况表:
| 消费类型 | 百万磅 |
| — | — |
| 软质块状泡沫 | 1593 |
| 硬质泡沫 | 1268 |
| 模塑软质泡沫 | 451 |
| 涂料 | 309 |
| 粘合剂和填料 | 271 |
| 胶粘剂 | 183 |
| 浇铸弹性体 | 158 |
| 模塑热塑性塑料 | 114 |
| 汽车反应注射成型 | 113 |
| 密封剂 | 70 |
| 氨纶纤维 | 45 |
| 非汽车反应注射成型 | 33 |

【博士论文复现】【阻抗建模、验证扫频法】光伏并网逆变器扫频稳定性分析(包含锁相环电流环)(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档是一份关于“光伏并网逆变器扫频稳定性分析”的Simulink仿真实现资源,重点复现博士论文中的阻抗建模扫频法验证过程,涵盖锁相环和电流环等关键控制环节。通过构建详细的逆变器模型,采用小信号扰动方法进行频域扫描,获取系统输出阻抗特性,并结合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分析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帮助深入理解光伏发电系统在弱电网条件下的动态行为失稳机理。; 适合人群:具备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熟悉Simulink仿真环境,从事新能源发电、微电网或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阻抗建模方法;②学习基于扫频法的系统稳定性分析流程;③复现高水平学术论文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支撑科研项目或学位论文工作;④为实际工程中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问题提供仿真分析手段。;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相关理论教材原始论文,逐步运行并调试提供的Simulink模型,重点关注锁相环电流控制器参数对系统阻抗特性的影响,通过改变电网强度等条件观察系统稳定性变化,深化对阻抗分析法的理解应用能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