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做电商竞品价格监控项目时,踩过一个致命坑:用固定IP爬取某平台数据,不到1小时就被封,换了几个IP后还是秒封,项目停滞3天。后来调研发现,单一IP频繁请求是爬虫被封的核心原因——平台的反爬系统会把短时间内大量请求的IP判定为恶意爬虫,直接拉黑。
试过免费代理IP,要么速度慢到超时,要么用几次就失效;也试过花钱买代理,但手动切换IP效率太低,还经常遇到无效IP。最后花了一周搭建了动态IP池,自动筛选有效IP、实时切换,爬虫反爬拦截率从80%直接降到8%,连续爬取72小时无封禁,项目顺利交付。
这篇文章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把动态IP池的“核心原理、搭建步骤、实战优化”拆透,包含完整Python源码,从代理IP筛选、池化管理到爬虫集成,新手也能跟着搭建出企业级可用的动态IP池。
一、先搞懂:爬虫为什么会被封IP?
很多人觉得“被封IP就是因为爬得太快”,其实背后是平台的3层反爬逻辑,单一IP恰好踩中所有雷区:
- 请求频率异常:正常用户浏览网页,每分钟请求次数不超过10次,而爬虫每秒就能发几十次请求,平台一眼就能识别;
- IP特征单一:同一IP长时间、高频率请求同一页面,比如连续1小时爬取商品列表,明显不符合人类行为;
- 缺乏请求伪装:只换IP不伪装User-Agent、Cookie,平台通过请求头就能判断是爬虫,照样封IP。
举个真实案例:之前用固定IP爬取某电商平台,请求频率设为1秒/次,30分钟后IP被封;换成免费代理IP,没做有效性检测,结果60%的IP是无效的,爬取成功率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6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