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python、java编程—数据类型的使用(二)

(四)Python

4.1字符串

(1)字符串使用

var1 = 'Hello World!'
var2 = "Python Runoob"
 
print "var1[0]: ", var1[0]
print "var2[1:5]: ", var2[1:5]

以上实例执行结果:

var1[0]:  H
var2[1:5]:  ytho

(2)字符串连接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var1 = 'Hello World!'
 
print "输出 :- ", var1[:6] + 'Runoob!'

(3)转义字符

\(在行尾时)续行符
\\反斜杠符号
\'单引号
\"双引号
\a响铃
\b退格(Backspace)
\e转义
\000
\n换行
\v纵向制表符
\t横向制表符
\r回车
\f换页
\oyy八进制数,y 代表 0~7 的字符,例如:\012 代表换行。
\xyy十六进制数,以 \x 开头,yy代表的字符,例如:\x0a代表换行
\other其它的字符以普通格式输出

(4)字符串运算符

下表实例变量 a 值为字符串 "Hello",b 变量值为 "Python":

操作符描述实例
+字符串连接

>>>a + b 'HelloPython'

*重复输出字符串

>>>a * 2 'HelloHello'

[]通过索引获取字符串中字符

>>>a[1] 'e'

[ : ]截取字符串中的一部分

>>>a[1:4] 'ell'

in成员运算符 - 如果字符串中包含给定的字符返回 True

>>>"H" in a True

not in成员运算符 - 如果字符串中不包含给定的字符返回 True

>>>"M" not in a True

r/R原始字符串 - 原始字符串:所有的字符串都是直接按照字面的意思来使用,没有转义特殊或不能打印的字符。 原始字符串除在字符串的第一个引号前加上字母"r"(可以大小写)以外,与普通字符串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语法。

>>>print r'\n' \n >>> print R'\n' \n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a = "Hello"
b = "Python"
 
print "a + b 输出结果:", a + b 
print "a * 2 输出结果:", a * 2 
print "a[1] 输出结果:", a[1] 
print "a[1:4] 输出结果:", a[1:4] 
 
if( "H" in a) :
    print "H 在变量 a 中" 
else :
    print "H 不在变量 a 中" 
 
if( "M" not in a) :
    print "M 不在变量 a 中" 
else :
    print "M 在变量 a 中"
 
print r'\n'
print R'\n'

以上程序执行结果为:

a + b 输出结果: HelloPython
a * 2 输出结果: HelloHello
a[1] 输出结果: e
a[1:4] 输出结果: ell
H 在变量 a 中
M 不在变量 a 中
\n
\n

(4)字符串格式化

    符   号描述
      %c 格式化字符及其ASCII码
      %s 格式化字符串
      %d 格式化整数
      %u 格式化无符号整型
      %o 格式化无符号八进制数
      %x 格式化无符号十六进制数
      %X 格式化无符号十六进制数(大写)
      %f 格式化浮点数字,可指定小数点后的精度
      %e 用科学计数法格式化浮点数
      %E 作用同%e,用科学计数法格式化浮点数
      %g %f和%e的简写
      %G %F 和 %E 的简写
      %p 用十六进制数格式化变量的地址

格式化操作符辅助指令:

符号功能
*定义宽度或者小数点精度
-用做左对齐
+在正数前面显示加号( + )
<sp>在正数前面显示空格
#在八进制数前面显示零('0'),在十六进制前面显示'0x'或者'0X'(取决于用的是'x'还是'X')
0显示的数字前面填充'0'而不是默认的空格
%'%%'输出一个单一的'%'
(var)映射变量(字典参数)
m.n.m 是显示的最小总宽度,n 是小数点后的位数(如果可用的话)

 (5)三引号

Python 中三引号可以将复杂的字符串进行赋值。

Python 三引号允许一个字符串跨多行,字符串中可以包含换行符、制表符以及其他特殊字符。

三引号的语法是一对连续的单引号或者双引号(通常都是成对的用)。

 >>> hi = '''hi 
there'''
>>> hi   # repr()
'hi\nthere'
>>> print hi  # str()
hi 
there  

4.2 列表(List)

(1)访问列表值

使用下标索引来访问列表中的值,同样你也可以使用方括号的形式截取字符

list1 = ['physics', 'chemistry', 1997, 2000]
list2 = [1, 2, 3, 4, 5, 6, 7 ]
 
print "list1[0]: ", list1[0]
print "list2[1:5]: ", list2[1:5]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list1[0]:  physics
list2[1:5]:  [2, 3, 4, 5]

(2)更新列表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list = []          ## 空列表
list.append('Google')   ## 使用 append() 添加元素
list.append('Runoob')
print list

注意:我们会在接下来的章节讨论append()方法的使用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Google', 'Runoob']

(3)删除列表

#!/usr/bin/python
 
list1 = ['physics', 'chemistry', 1997, 2000]
 
print list1
del list1[2]
print "After deleting value at index 2 : "
print list1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physics', 'chemistry', 1997, 2000]
After deleting value at index 2 :
['physics', 'chemistry', 2000]

(4)列表脚本操作符

列表对 + 和 * 的操作符与字符串相似。+ 号用于组合列表,* 号用于重复列表。

Python 表达式结果描述
len([1, 2, 3])3长度
[1, 2, 3] + [4, 5, 6][1, 2, 3, 4, 5, 6]组合
['Hi!'] * 4['Hi!', 'Hi!', 'Hi!', 'Hi!']重复
3 in [1, 2, 3]True元素是否存在于列表中
for x in [1, 2, 3]: print x,1 2 3迭代

(5)列表截取

Python 表达式结果描述
L[2]'Taobao'读取列表中第三个元素
L[-2]'Runoob'读取列表中倒数第二个元素
L[1:]['Runoob', 'Taobao']从第二个元素开始截取列表

(6)列表函数&方法

序号函数
1cmp(list1, list2)
比较两个列表的元素
2len(list)
列表元素个数
3max(list)
返回列表元素最大值
4min(list)
返回列表元素最小值
5list(seq)
将元组转换为列表
序号方法
1list.append(obj)
在列表末尾添加新的对象
2list.count(obj)
统计某个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
3list.extend(seq)
在列表末尾一次性追加另一个序列中的多个值(用新列表扩展原来的列表)
4list.index(obj)
从列表中找出某个值第一个匹配项的索引位置
5list.insert(index, obj)
将对象插入列表
6list.pop([index=-1])
移除列表中的一个元素(默认最后一个元素),并且返回该元素的值
7list.remove(obj)
移除列表中某个值的第一个匹配项
8list.reverse()
反向列表中元素
9list.sort(cmp=None, key=None, reverse=False)
对原列表进行排序

 4.3 元组

Python的元组与列表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元组的元素不能修改。

元组使用小括号,列表使用方括号。

元组创建很简单,只需要在括号中添加元素,并使用逗号隔开即可。

tup1 = ('physics', 'chemistry', 1997, 2000)
tup2 = (1, 2, 3, 4, 5 )
tup3 = "a", "b", "c", "d"

(1)访问元组

#!/usr/bin/python
 
tup1 = ('physics', 'chemistry', 1997, 2000)
tup2 = (1, 2, 3, 4, 5, 6, 7 )
 
print "tup1[0]: ", tup1[0]
print "tup2[1:5]: ", tup2[1:5]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tup1[0]:  physics
tup2[1:5]:  (2, 3, 4, 5)

(2)修改元组

元组中的元素值是不允许修改的,但我们可以对元组进行连接组合,如下实例: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tup1 = (12, 34.56)
tup2 = ('abc', 'xyz')
 
# 以下修改元组元素操作是非法的。
# tup1[0] = 100
 
# 创建一个新的元组
tup3 = tup1 + tup2
print tup3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12, 34.56, 'abc', 'xyz')

(3)删除元组

#!/usr/bin/python
 
tup = ('physics', 'chemistry', 1997, 2000)
 
print tup
del tup
print "After deleting tup : "
print tup

以上实例元组被删除后,输出变量会有异常信息,输出如下所示:

('physics', 'chemistry', 1997, 2000)
After deleting tup :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test.py", line 9, in <module>
    print tup
NameError: name 'tup' is not defined

(4)元组运算符

与字符串一样,元组之间可以使用 + 号和 * 号进行运算。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组合和复制,运算后会生成一个新的元组。

Python 表达式结果描述
len((1, 2, 3))3计算元素个数
(1, 2, 3) + (4, 5, 6)(1, 2, 3, 4, 5, 6)连接
('Hi!',) * 4('Hi!', 'Hi!', 'Hi!', 'Hi!')复制
3 in (1, 2, 3)True元素是否存在
for x in (1, 2, 3): print x,1 2 3迭代

 (5)元组截取

因为元组也是一个序列,所以我们可以访问元组中的指定位置的元素,也可以截取索引中的一段元素,如下所示:

元组:

L = ('spam', 'Spam', 'SPAM!')
Python 表达式结果描述
L[2]'SPAM!'读取第三个元素
L[-2]'Spam'反向读取,读取倒数第二个元素
L[1:]('Spam', 'SPAM!')截取元素

(6)无关闭分隔符

任意无符号的对象,以逗号隔开,默认为元组,如下实例:

#!/usr/bin/python
 
print 'abc', -4.24e93, 18+6.6j, 'xyz'
x, y = 1, 2
print "Value of x , y : ", x,y

以上实例运行结果:

abc -4.24e+93 (18+6.6j) xyz
Value of x , y : 1 2

(7)元组内置函数

序号方法及描述
1cmp(tuple1, tuple2)
比较两个元组元素。
2len(tuple)
计算元组元素个数。
3max(tuple)
返回元组中元素最大值。
4min(tuple)
返回元组中元素最小值。
5tuple(seq)
将列表转换为元组。

  4.4 字典(Dictionary)

字典是另一种可变容器模型,且可存储任意类型对象。

字典的每个键值 key=>value 对用冒号 : 分割,每个键值对之间用逗号 , 分割,整个字典包括在花括号 {} 中 ,格式如下所示:

d = {key1 : value1, key2 : value2 }

(1)特点

键一般是唯一的,如果重复最后的一个键值对会替换前面的,值不需要唯一。

值可以取任何数据类型,但键必须是不可变的,如字符串,数字或元组。

(2)访问字典里的值

#!/usr/bin/python
 
dict = {'Name': 'Zara', 'Age': 7, 'Class': 'First'}
 
print "dict['Name']: ", dict['Name']
print "dict['Age']: ", dict['Age']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dict['Name']:  Zara
dict['Age']:  7

(3)修改字典

向字典添加新内容的方法是增加新的键/值对,修改或删除已有键/值对如下实例:

#!/usr/bin/python
 
dict = {'Name': 'Zara', 'Age': 7, 'Class': 'First'}
 
dict['Age'] = 8 # 更新
dict['School'] = "RUNOOB" # 添加
 
 
print "dict['Age']: ", dict['Age']
print "dict['School']: ", dict['School']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dict['Age']:  8
dict['School']:  RUNOOB

(4)删除字典元素

能删单一的元素也能清空字典,清空只需一项操作。

显示删除一个字典用del命令,如下实例: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dict = {'Name': 'Zara', 'Age': 7, 'Class': 'First'}
 
del dict['Name']  # 删除键是'Name'的条目
dict.clear()      # 清空字典所有条目
del dict          # 删除字典
 
print "dict['Age']: ", dict['Age'] 
print "dict['School']: ", dict['School']

但这会引发一个异常,因为用del后字典不再存在。

(5)字典键的特性

1)不允许同一个键出现两次。创建时如果同一个键被赋值两次,后一个值会被记住,如下实例:

#!/usr/bin/python
 
dict = {'Name': 'Zara', 'Age': 7, 'Name': 'Manni'} 
 
print "dict['Name']: ", dict['Name']

2)键必须不可变,所以可以用数字,字符串或元组充当,所以用列表就不行,如下实例:

#!/usr/bin/python
 
dict = {['Name']: 'Zara', 'Age': 7} 
 
print "dict['Name']: ", dict['Name']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test.py", line 3, in <module>
    dict = {['Name']: 'Zara', 'Age': 7} 
TypeError: list objects are unhashable

(6)字典内置函数&方法

序号函数及描述
1cmp(dict1, dict2)
比较两个字典元素。
2len(dict)
计算字典元素个数,即键的总数。
3str(dict)
输出字典可打印的字符串表示。
4type(variable)
返回输入的变量类型,如果变量是字典就返回字典类型。
序号函数及描述
1dict.clear()
删除字典内所有元素
2dict.copy()
返回一个字典的浅复制
3dict.fromkeys(seq[, val])
创建一个新字典,以序列 seq 中元素做字典的键,val 为字典所有键对应的初始值
4dict.get(key, default=None)
返回指定键的值,如果值不在字典中返回default值
5dict.has_key(key)
如果键在字典dict里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6dict.items()
以列表返回可遍历的(键, 值) 元组数组
7dict.keys()
以列表返回一个字典所有的键
8dict.setdefault(key, default=None)
和get()类似, 但如果键不存在于字典中,将会添加键并将值设为default
9dict.update(dict2)
把字典dict2的键/值对更新到dict里
10dict.values()
以列表返回字典中的所有值
11pop(key[,default])
删除字典给定键 key 所对应的值,返回值为被删除的值。key值必须给出。 否则,返回default值。
12popitem()
返回并删除字典中的最后一对键和值。

4.5 没有指针、枚举、结构体、共同体

(五)Java

5.1数组

(1)声明组数

下面是这两种语法的代码示例:

dataType[] arrayRefVar;   // 首选的方法
 
或
 
dataType arrayRefVar[];  // 效果相同,但不是首选方法

(2)创建数组

Java语言使用new操作符来创建数组,语法如下:

arrayRefVar = new dataType[arraySize];

上面的语法语句做了两件事:

  • 一、使用 dataType[arraySize] 创建了一个数组。
  • 二、把新创建的数组的引用赋值给变量 arrayRefVar。

数组变量的声明,和创建数组可以用一条语句完成,如下所示:

dataType[] arrayRefVar = new dataType[arraySize];

另外,你还可以使用如下的方式创建数组。

dataType[] arrayRefVar = {value0, value1, ..., valuek};

数组的元素是通过索引访问的。数组索引从 0 开始,所以索引值从 0 到 arrayRefVar.length-1。

public class TestArra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数组大小
      int size = 10;
      // 定义数组
      double[] myList = new double[size];
      myList[0] = 5.6;
      myList[1] = 4.5;
      myList[2] = 3.3;
      myList[3] = 13.2;
      myList[4] = 4.0;
      myList[5] = 34.33;
      myList[6] = 34.0;
      myList[7] = 45.45;
      myList[8] = 99.993;
      myList[9] = 11123;
      // 计算所有元素的总和
      double total = 0;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total += myList[i];
      }
      System.out.println("总和为: " + total);
   }
}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为:

总和为: 11367.373

下面的图片描绘了数组 myList。这里 myList 数组里有 10 个 double 元素,它的下标从 0 到 9。

java数组结构说明

 (3)创建、初始化和操纵数组

public class TestArra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ouble[] myList = {1.9, 2.9, 3.4, 3.5};
 
      // 打印所有数组元素
      for (int i = 0; i < myList.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myList[i] + " ");
      }
      // 计算所有元素的总和
      double total = 0;
      for (int i = 0; i < myList.length; i++) {
         total += myList[i];
      }
      System.out.println("Total is " + total);
      // 查找最大元素
      double max = myList[0];
      for (int i = 1; i < myList.length; i++) {
         if (myList[i] > max) max = myList[i];
      }
      System.out.println("Max is " + max);
   }
}

以上实例编译运行结果如下:

1.9
2.9
3.4
3.5
Total is 11.7
Max is 3.5

(4)For-Each 循环

public class TestArra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ouble[] myList = {1.9, 2.9, 3.4, 3.5};
 
      // 打印所有数组元素
      for (double element: myList) {
         System.out.println(element);
      }
   }
}

以上实例编译运行结果如下:

1.9
2.9
3.4
3.5

(5)数组作为函数的参数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Array(int[] array) {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System.out.print(array[i] + " ");
  }
}

下面例子调用 printArray 方法打印出 3,1,2,6,4 和 2:

printArray(new int[]{3, 1, 2, 6, 4, 2});

 (6)数组作为函数的返回值

public static int[] reverse(int[] list) {
  int[] result = new int[list.length];
 
  for (int i = 0, j = result.length - 1; i < list.length; i++, j--) {
    result[j] = list[i];
  }
  return result;
}

(7)多维数组

String s[][] = new String[2][];
s[0] = new String[2];
s[1] = new String[3];
s[0][0] = new String("Good");
s[0][1] = new String("Luck");
s[1][0] = new String("to");
s[1][1] = new String("you");
s[1][2] = new String("!");

s[0]=new String[2] 和 s[1]=new String[3] 是为最高维分配引用空间,也就是为最高维限制其能保存数据的最长的长度,然后再为其每个数组元素单独分配空间 s0=new String("Good") 等操作。

(8)Arrays 类

java.util.Arrays 类能方便地操作数组,它提供的所有方法都是静态的。

具有以下功能:

  • 给数组赋值:通过 fill 方法。
  • 对数组排序:通过 sort 方法,按升序。
  • 比较数组:通过 equals 方法比较数组中元素值是否相等。
  • 查找数组元素:通过 binarySearch 方法能对排序好的数组进行二分查找法操作。

具体说明请查看下表:

序号方法和说明
1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Object[] a, Object key)
用二分查找算法在给定数组中搜索给定值的对象(Byte,Int,double等)。数组在调用前必须排序好的。如果查找值包含在数组中,则返回搜索键的索引;否则返回 (-(插入点) - 1)。
2public static boolean equals(long[] a, long[] a2)
如果两个指定的 long 型数组彼此相等,则返回 true。如果两个数组包含相同数量的元素,并且两个数组中的所有相应元素对都是相等的,则认为这两个数组是相等的。换句话说,如果两个数组以相同顺序包含相同的元素,则两个数组是相等的。同样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其他基本数据类型(Byte,short,Int等)。
3public static void fill(int[] a, int val)
将指定的 int 值分配给指定 int 型数组指定范围中的每个元素。同样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其他基本数据类型(Byte,short,Int等)。
4public static void sort(Object[] a)
对指定对象数组根据其元素的自然顺序进行升序排列。同样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其他基本数据类型(Byte,short,Int等)。

 5.2 字符串

字符串广泛应用 在 Java 编程中,在 Java 中字符串属于对象,Java 提供了 String 类来创建和操作字符串。

(1)创建

String 创建的字符串存储在公共池中,而 new 创建的字符串对象在堆上:

String s1 = "Runoob";              // String 直接创建
String s2 = "Runoob";              // String 直接创建
String s3 = s1;                    // 相同引用
String s4 = new String("Runoob");   // String 对象创建
String s5 = new String("Runoob");   // String 对象创建

(2) 字符串长度

public class String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ite = "www.runoob.com";
        int len = site.length();
        System.out.println( "教程网址长度 : " + len );
   }
}

以上实例编译运行结果如下:

教程网址长度 : 14

(3)连接字符串

String 类提供了连接两个字符串的方法:

string1.concat(string2);

更常用的是使用'+'操作符来连接字符串,如:

"Hello," + " runoob" + "!"

结果如下:

"Hello, runoob!"

(4)创建格式化字符串

我们知道输出格式化数字可以使用 printf() 和 format() 方法。

String 类使用静态方法 format() 返回一个String 对象而不是 PrintStream 对象。

String 类的静态方法 format() 能用来创建可复用的格式化字符串,而不仅仅是用于一次打印输出。

System.out.printf("浮点型变量的值为 " +
                  "%f, 整型变量的值为 " +
                  " %d, 字符串变量的值为 " +
                  "is %s", floatVar, intVar, stringVar);

你也可以这样写:

String fs;
fs = String.format("浮点型变量的值为 " +
                   "%f, 整型变量的值为 " +
                   " %d, 字符串变量的值为 " +
                   " %s", floatVar, intVar, stringVar);

(4)对字符串进行修改

当对字符串进行修改的时候,需要使用 StringBuffer 和 StringBuilder 类。

和 String 类不同的是,StringBuffer 和 StringBuilder 类的对象能够被多次的修改,并且不产生新的未使用对象。

 在使用 StringBuffer 类时,每次都会对 StringBuffer 对象本身进行操作,而不是生成新的对象,所以如果需要对字符串进行修改推荐使用 StringBuffer。

由于 StringBuilder 相较于 StringBuffer 有速度优势,所以多数情况下建议使用 StringBuilder 类。

public class Runoob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10);
        sb.append("Runoob..");
        System.out.println(sb);  
        sb.append("!");
        System.out.println(sb); 
        sb.insert(8, "Java");
        System.out.println(sb); 
        sb.delete(5,8);
        System.out.println(sb);  
    }
}

以上实例编译运行结果如下:

Runoob..
Runoob..!
Runoob..Java!
RunooJava!

然而在应用程序要求线程安全的情况下,则必须使用 StringBuffer 类。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Buffer sBuffer = new StringBuffer("教程官网:");
    sBuffer.append("www");
    sBuffer.append(".runoob");
    sBuffer.append(".com");
    System.out.println(sBuffer);  
  }
}

以下是 StringBuffer 类支持的主要方法:

序号方法描述
1public StringBuffer append(String s)
将指定的字符串追加到此字符序列。
2public StringBuffer reverse()
 将此字符序列用其反转形式取代。
3public delete(int start, int end)
移除此序列的子字符串中的字符。
4public insert(int offset, int i)
将 int 参数的字符串表示形式插入此序列中。
5insert(int offset, String str)
将 str 参数的字符串插入此序列中。
6replace(int start, int end, String str)
使用给定 String 中的字符替换此序列的子字符串中的字符。

  5.3 枚举(和C语言一致)

Java 枚举是一个特殊的类,一般表示一组常量,比如一年的 4 个季节,一个年的 12 个月份,一个星期的 7 天,方向有东南西北等。

Java 枚举类使用 enum 关键字来定义,各个常量使用逗号 , 来分割。

(1)在类外部定义枚举

enum Color
{
    RED, GREEN, BLUE;
}
 
public class Test
{
    // 执行输出结果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lor c1 = Color.RED;
        System.out.println(c1);
    }
}

执行以上代码输出结果为:

RED

注意:它的输出与C不一样,C输出的是枚举的具体值,而Java输出的的枚举的成员名。

(2)内部类中使用枚举

public class Test
{
    enum Color
    {
        RED, GREEN, BLUE;
    }
 
    // 执行输出结果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lor c1 = Color.RED;
        System.out.println(c1);
    }
}

每个枚举都是通过 Class 在内部实现的,且所有的枚举值都是 public static final 的。

(3)迭代枚举元素

enum Color
{
    RED, GREEN, BLUE;
}
public class MyCla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 (Color myVar : Color.values()) {
      System.out.println(myVar);
    }
  }
}

 (4)在 switch 中使用枚举类

enum Color
{
    RED, GREEN, BLUE;
}
public class MyCla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lor myVar = Color.BLUE;

    switch(myVar) {
      case RED:
        System.out.println("红色");
        break;
      case GREEN:
         System.out.println("绿色");
        break;
      case BLUE:
        System.out.println("蓝色");
        break;
    }
  }
}

(6)values(), ordinal() 和 valueOf() 方法 

  • values() 返回枚举类中所有的值。
  • ordinal()方法可以找到每个枚举常量的索引,就像数组索引一样。
  • valueOf()方法返回指定字符串值的枚举常量。
enum Color
{
    RED, GREEN, BLUE;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调用 values()
        Color[] arr = Color.values();
 
        // 迭代枚举
        for (Color col : arr)
        {
            // 查看索引
            System.out.println(col + " at index " + col.ordinal());
        }
 
        // 使用 valueOf() 返回枚举常量,不存在的会报错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System.out.println(Color.valueOf("RED"));
        // System.out.println(Color.valueOf("WHITE"));
    }
}

执行以上代码输出结果为:

RED at index 0
GREEN at index 1
BLUE at index 2
RED

(7)枚举类成员

枚举跟普通类一样可以用自己的变量、方法和构造函数,构造函数只能使用 private 访问修饰符,所以外部无法调用。

枚举既可以包含具体方法,也可以包含抽象方法。 如果枚举类具有抽象方法,则枚举类的每个实例都必须实现它。

enum Color
{
    RED, GREEN, BLUE;
 
    // 构造函数
    private Color()
    {
        System.out.println("Constructor called for : " + this.toString());
    }
 
    public void colorInfo()
    {
        System.out.println("Universal Color");
    }
}
 
public class Test
{    
    // 输出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lor c1 = Color.RED;
        System.out.println(c1);
        c1.colorInfo();
    }
}

执行以上代码输出结果为:

Constructor called for : RED
Constructor called for : GREEN
Constructor called for : BLUE
RED
Universal Color

  5.4 没有指针、结构体、共同体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南叔先生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