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语言:探索思维与表达的边界
1. 哲学的复杂性与本质
哲学常被视为复杂的构建,但从本质上看,若它是独立于所有经验的终极事物,本应十分简单。实际上,哲学的作用是解开我们思维中的结,其结果必然是简单的,然而其活动却如要解开的结一样复杂。
Lichtenberg 指出,我们的整个哲学是对语言使用的修正,也就是对最普遍哲学的修正。具备哲学天赋的人,能够敏锐地从语法事实中获得强烈而持久的印象。
教学哲学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就如同地理教学中,学生带着大量错误且过度简化的关于河流和山脉走向及关联的观念时,教学会变得异常艰难。人类深陷于哲学,即语法的混乱之中。要将他们从中解放出来,就需要把他们从纷繁复杂的关联中解脱出来,甚至可以说是对他们的整个语言进行重新分组。不过,语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类一直有这样的思维倾向。所以,只有那些本能地对语言感到不满的人,才能被成功解脱,而那些完全顺应群体本能、将这种语言视为自身表达的人则难以做到。
语言为每个人都设置了相同的陷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看似可行的错误路径网络。我们常常能预见他人会在语言的引导下走上相同的错误道路,因此,应该在错误路径的分支处设置提示牌,帮助人们避开危险。
有人认为哲学没有进步,古希腊人面临的哲学问题如今依然困扰着我们。但他们没有理解其中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的语言基本保持不变,不断诱使我们提出相同的问题。只要有“是”这个动词,它的功能看似与“吃”和“喝”相似;只要有“相同”“真实”“虚假”“可能”等形容词;只要人们谈论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扩展等等,人们就会不断遇到相同的神秘难题,面对一些似乎无法解释的东西。这也满足了人们对超验事物的渴望,因为人们认为看到了“人类理解的边界”,就觉得自己能看到边界之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7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