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理由与动机的深度剖析
1. 信念相关概念及表达
信念与期望、希望、恐惧、愿望等概念紧密相关,同时也涉及怀疑、探寻等。我们常说“5 点到 6 点我期待他来”“我一整天都希望他能来”“我年轻时曾希望……”等。但将这些与无时间形态的状态(如牙痛、听到声音等)作比较是不正确的。
当我们说“我相信他 5 点会来”或“他相信 N 5 点会来”时,判断他人是否真的持有这种信念并非易事。是依据其言语表达,还是行为表现,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呢?这会赋予“他相信……”这一命题不同的含义。并且,人们可以通过言语来表达信念。
2. 关于信念与认知的思考
询问“你怎么知道你相信那件事”是否有意义呢?答案会是“我通过内省知道”吗?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这样说,但并非所有情况都适用。比如问“我是真的爱她,还是在自欺欺人”,此时内省过程包括唤起记忆、想象可能的情景和感受等。内省被称为一种“看”的过程,而非“看见”。
“我怎么知道我相信那件事”和“我怎么知道我牙痛”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性。“我知道我牙痛”和“我牙痛”意思相近,除非把“我牙痛”当作一种假设,如“我知道疼痛源于坏牙而非神经痛”。思考“你怎么察觉你牙痛”或“你怎么察觉你有剧痛的牙痛”这类问题,能发现“‘我牙痛’这一命题的验证”这一问题在不同语法领域意义不同。从“我不可能牙痛而不自知”这种对“牙痛”的理解来看,说“我知道我牙痛”往往没什么意义,除非它是“我牙痛”的笨拙替代。
3. “我相信……”的本质探讨
“我相信……”是信念的表达,还是对心理状态的描述呢?“正在下雨”这一命题是对心理状态的描述吗?它是“正在下雨”这一想法的表达。若考虑到思考可以通过言语进行,并非思想表达的
信念、理由与动机辨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78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