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动机与原因的深度剖析
在探讨人类行为和认知的过程中,理性、动机与原因是三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们相互关联又各有特点,深刻影响着我们对自身和世界的理解。
行为背后的动机与原因
当我们将手放在热板上,感受到难以忍受的热度后迅速抽回手时,我们通常会认为“因为热板太烫,所以我不得不抽回手”。然而,这是否真的是一个充分的理由呢?我们无法确定热度是否会在下一刻停止,也不确定我们的动作是否会让自己遭受更多痛苦。
假设存在一种情况,热的作用是迫使我们将手压在热物体上,就像我们无法放开带电的电线一样。如果有人问我们是否确定是因为热才抽回手,我们可能会发誓是因为这个原因,但这其实可能只是一个假设。我们知道自己的动机,但不一定知道真正的原因。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受不了了,必须抽回手”,这种抽回手的行为,除了在实际抽回手时希望手能抽回之外,还包含什么呢?如果手没有抽回,我们也无能为力。而且,“想要抽回手”是一种我们可以期望但无法直接促成的体验。这里的“促成”并非指“引起”,而是“直接(非因果地)移动”。
我们常认为想要是一种直接的、非因果的促成,但这背后存在错误的类比。我们把因果联系想象成机器零件通过一系列齿轮等联锁机制的连接,这种连接在机制故障时可能会失效。而意志的联系,比如内在与外在世界的联系,或者物理身体的运动与视觉图像的运动的联系,与之不同。我们往往只考虑到机制常见的故障,却忽略了齿轮可能突然变软或相互穿透等情况。
当被问到“你怎么知道你是出于这个动机做这件事的”,我们可能会回答“我记得我是因为那个原因做的”。进一步追问“你记得什么”,是当时对自己说过的话,还是当时的心情,或者是难以抑制情感表达的情况,这些能揭示出于这个动机做事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7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