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对象的关联及逻辑推理探究
思维与对象的连接
我们常常思考,思维是如何与我们所思考的对象相连接的,这些对象又是怎样进入我们的思维的呢?有一种观点认为,对象可能是通过某种类似的东西在我们的思维中被呈现出来。
比如,我们脑海中关于某个人的心理图像,就像是一幅未被绘制出来的肖像。然而,仅仅说“这应该是他”,并不能解决描绘的全部问题。我们能说“我的记忆图像代表他”吗?或者用“我有一个代表他的心理图像”来替代“我想象他”?当我们想象一个人时,是因为我们的心理图像与他相似吗?但如果这个图像偶然地与另一个人更相似,那我们是在想象另一个人吗?实际上,心理图像作为一种图像,仅仅是与他相似或不相似而已。
再如,当我们说“一个命题的意义由它的验证方式决定”时,对于“这个图像应该是那个对象的肖像”这个命题的意义,我们该如何验证呢?还有,“我能想象点A移动到位置B”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奇怪的错觉,认为在一个命题中,对象会按照命题所说的那样行动,这种错觉需要被澄清。
命令似乎在执行之前就已经有了执行的影子,但这个影子必须是这个特定执行的影子。否则,它就会是另一个不同的命令。“命题是一幅图像”,但它是关于什么的图像呢?对于一幅画,我们问“这是关于什么的画”,答案可能因画的类型而异,比如肖像画和风俗画的答案就不同。
如果我们所说的“图像”是指对现实的正确或错误的表征,那么我们必须知道是关于什么现实或现实的哪个部分。我们可以正确或错误地描绘一个房间,但要确定描绘是否正确,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所指的是这个房间。
想象与现实不符的事物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可以将想象与绘画进行比较。一个人画了一幅与现实中某人不同的画,我们称它为这个人的画,仅仅是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5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