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系统控制理论与研究挑战解析
1 反馈控制与自适应分层控制
1.1 反馈控制模型
反馈控制模型主要由控制器(C)、过程(P)和传感器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将参考水平(yr)与跟踪指标(y)进行比较,得出控制误差,进而产生控制输入,以应对外部干扰。在计算环境中,外部干扰可能包括系统负载(如用户数量、请求到达率)和系统缓存的命中率等。反馈控制在处理不可预测的干扰以及过程计算本身不可预测的情况下非常有用,可通过调整参数来优化准确性和性能。
1.2 自适应与分层控制
对于随时间变化或面临广泛外部干扰的系统,单一控制器往往无法应对所有变化,因此需要设计一组参数化控制器。当当前控制器失效时,可切换到新的控制器或调整其参数,这种在系统运行时更新控制器的策略被称为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需要额外的逻辑来监控控制器在给定条件下的有效性,并在满足某些条件时重新调整控制器。
控制理论提供了多种实现自适应控制的方法,其中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和模型识别自适应控制(MIAC)较为常见。MRAC在设计时指定“适应算法”,而MIAC在运行时识别该算法。由于MIAC中参考模型的动态性质,它更常用于高度不确定的场景。改变底层控制器的策略包括改变参数(如PID控制器中的三个参数增益)或替换整个软件控制算法。
此外,还存在一些分层控制架构,如20世纪70年代引入的三层智能分层控制系统(HICS),以及自主计算参考架构(ACRA)等。基于ACRA的自适应系统由一组分层结构的控制器组成,软件策略和保证从高层注入低层。
2 控制理论特性
2.1 控制回路类型
控制理论主要研究两种类型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44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