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烯烃的复分解聚合:原理、催化剂与应用
1. 引言
烯烃复分解反应指的是烯烃之间亚烷基的交换反应,反应中双键总数保持不变。其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Anderson和Merckling在进行降冰片烯(NBE)的Ziegler - Natta聚合研究时,使用TiCl₄/EtMgBr催化剂得到了一种新型聚合物。1957年,Eleuterio申请了一项专利,描述了使用LiAlH₄活化的MoO₃/Al₂O₃催化剂对几种环烯烃进行聚合的方法。同年,Peters和Evering申请了丙烯“歧化”反应的专利,该反应使用Al(i - Bu)₃ + MoO₃/Al₂O₃催化剂生成乙烯和2 - 丁烯,这是无环烯烃的首次复分解转化。
1972年,Calderon认识到开环复分解聚合和无环烯烃的复分解是同一反应的两个方面,并引入了“烯烃复分解”这一术语。从那时起,烯烃复分解反应因其巨大的合成应用潜力,成为了工业和学术研究的核心课题。重要的复分解反应途径包括环烯烃的闭环复分解(RCM)、开环复分解(ROM)和开环复分解聚合(ROMP)。
本文主要探讨通过开环复分解聚合进行聚合物合成,省略了无环二烯复分解(ADMET)这一聚合物合成的另一种复分解途径。
2. 一般机理方面
2.1 反应活性中心的确定
Calderon在1968年就确定了双键是无环烯烃复分解反应中的活性中心。d₈ - 2 - 丁烯与2 - 丁烯的复分解反应除了反应物外,只生成d₄ - 2 - 丁烯,这使他排除了任何单键的断裂。Dall’ Asta和Motroni通过1 - ¹⁴C - 环戊烯和环辛烯的共聚反应,对开环复分解聚合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聚合物经臭氧分解后
环烯烃复分解聚合关键解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