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中能源管理调度技术解析
1. 现有能源调度方案概述
在能源调度领域,已经有多种方案被提出。有一种方案中,自动操作电器(AOA)设定为9个,每个电器一天运行不超过16次。将一小时划分为5个时隙(TS),一天包含120个时隙。例如洗衣机的运行时长(LOT)为46,就需要4个TS,不过剩余的两分钟会被忽略,这可能会产生误差。该系统也可应用于多个用户,能让用户降低电费、等待时间和峰值平均比(PAR),同时提高用户舒适度(UC),但它未考虑手动操作电器(MOA),还会浪费TS的剩余时间。
还有一种基于整数线性规划的家庭需求侧管理优化方案,将电器分为非可转移电器(NSA)、时间可转移电器(TSA)和功率可转移电器(PSA),并为TSA和PSA的功耗调度提出了机制。该机制以智能电表(SM)为核心,通过家庭局域网(HAN)通信,接收用户的用电模式计划并发送给控制器执行。此方案考虑了7个电器,使用线性规划(LDP)技术可实现最低1.22 kWh的峰值负载,能满足用户偏好以及单个电器的功率和时间切换需求,先在单户家庭应用,后推广到多户家庭。然而,该方案存在一些缺陷:
- 未考虑或调度NSA。
- 未定义价格方案。
- 忽略了双向通信。
- 未描述等待时间。
2. 问题提出与动机
能源调度面临着诸多挑战,而以下几个方面是推动相关研究的重要动机:
- 负载平衡 :将负载从高峰时段转移到低谷时段,可减少电网负载,避免负载阴影等问题,消除供需差距。
- PAR最小化 :让用户在低谷时段使用高功率电器,降低高PAR出现的概率。
-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84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