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网络安全威胁防护协议与高速路网智能数据传播模型
软件定义网络(SDN)安全威胁防护
传统计算机网络借助路由器、交换机等专用设备管理网络负载,而软件定义网络(SDN)通过应用程序虚拟地生成和维护流量。借助虚拟化技术,组织能将不同虚拟网络整合为单一物理网络,也能在不同物理网络上的设备间创建单一虚拟网络。不过,由于SDN的集中化特性,数据包传输过程中会检测到大量攻击,部分数据包可被识别,但仍有部分难以察觉。
SDN为整个网络提供了可见性,能更清晰地界定安全威胁。相较于传统网络,使用连接互联网的智能设备时,SDN优势明显。管理员可为高安全级别的设备划分不同区域,一旦这些设备被感染,能立即隔离受感染设备,保障其他设备和网络安全。基于OpenFlow的SDN架构结构如下:
SDN面临的安全问题众多,主要目标是保护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免受隐藏攻击:
1. 转发设备攻击 :路由器或交换机可分割网络流量,入侵者借此发动拒绝服务(DoS)攻击,导致网络中断或故障。
2. 控制平面威胁 :使用中央控制器时,网络出现的问题可能致使中央控制器故障。解决办法是采用水平或分层的控制器分布方式。
3. 通信通道漏洞 :SDN南向API的OpenFlow协议使用TLS确保数据控制通道通信安全,但管理上可能禁用该功能,使其易受中间人攻击,通道安全性无法保障。
4. 虚假流量 :非恶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7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