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语言表示与语法层次结构
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语言表示是核心议题之一,它关乎如何让计算机理解和处理人类语言。不同的NLP发展阶段采用了不同的语言表示方法,这些方法在解决语言歧义、判断句子归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语言的歧义与表示
当人类听到“a galloping horse”(一匹奔跑的马)这样的短语时,脑海中会形成一个特定的画面。而“moving animal”(移动的动物)则更具歧义,因为它没有明确指出是哪种动物以及其移动方式,它可能是“crawling snake”(爬行的蛇)或者“flying dove”(飞翔的鸽子)。由此可见,用词的选择会使表达的概念或多或少存在歧义。
在计算机处理中,文本(短语或句子)通常以数字向量的形式表示。相关的短语会有相似的向量,这些向量可作为数学公式的输入,以完成特定的NLP任务。例如,句子“A galloping horse is an example of a moving mammal”(一匹奔跑的马是移动哺乳动物的一个例子)与“A flying dove is an example of a moving mammal”(一只飞翔的鸽子是移动哺乳动物的一个例子)比“The boy goes to school”(男孩去上学)更相似。这是因为前两个句子有更多的共同词汇,并且具有相同的模式“X is an example of Y”。这就引出了语言表示的一个额外要求:表示必须能够捕捉意义上的相似性,而这实际上又回到了NLP的核心思想——解决歧义(即多重含义)。
NLP的三代发展都围绕语言表示展开,每一代都试图通过句子的组成词来捕捉句子的归属。
- 第一代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