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某天临近下班的时候,产品经理突然把我的工位围住了,手里拿着刚出的高保真原型图。
“这个官网首页的头图不行,”他指着屏幕上那块灰色的占位符,“老板刚看了竞品,人家用的是那种很高级的、流动的、像玻璃一样的 3D 抽象背景。我们也想要那种‘科技感’和‘通透感’。现在的纯色背景太干巴了,撑不起我们‘AI 智能引擎’的高端定位。”
UI 组的同学们面面相觑 😰。“老大,那种玻璃拟态和流体 3D 效果,通常是用 C4D 或 Blender 渲染出来的。咱们团队没专门的 3D 动效师,如果去素材网找图,很容易跟别人撞衫,而且色调也不一定符合咱们的品牌蓝。”
“明天就要给投资人演示了,”产品经理也是一脸无奈,“来不及找外包了。你们能不能用 PS 那个……那个滤镜搞一下?”
PS 滤镜?想用“云彩”和“液化”滤镜做出次世代的 3D 质感?这简直是用算盘造火箭。在过去,这确实是 UI 设计师的噩梦:没有 3D 能力,却要交付 3D 级别的视觉资产。
“其实不用 C4D,”我看着那个灰色的方块,“Photoshop 现在能自己‘画’出这种 3D 背景。而且风格可以完全自定义。”
这篇文章,就跟各位同学分享一下我当时用来“秒杀”这个首页头图的、结合了 Photoshop (Generate Image) 与 Firefly 样式参考 (Style Reference) 的工作流。它能让你在“零素材”的情况下,凭空生成高质量、风格统一的 UI 视觉资产。
建议大家先点赞收藏,这个技巧利用了 Adobe MAX 大会发布的最新 Firefly Image 3 模型能力,是 UI/Visual 设计师摆脱“素材依赖症”的必备技能。
核心痛点:视觉资产的“贫乏”与“版权焦虑”
做 UI 视觉设计,最怕的就是“找图”。
-
素材网: 图是很美,但那是别人的。稍微改改色调,质感就坏了。
-
手绘: 画扁平风还行,画这种光影复杂的 3D 抽象风,时间成本太高。
-
版权: 哪怕买了商用授权,心里还是怕撞车。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随叫随到的、懂风格的、原创素材生成器。
Photoshop 最新的 "Generate Image" (生成图像) 功能(注意:不是生成式填充,是直接生成),配合 "Reference Image" (参考图像),就是这个生成器。它允许你上传一张“情绪板”(Moodboard)图片,然后生成一张内容全新、但风格(颜色、光影、材质)完全一致的图片。
“保姆级”工作流:从参考图到 4K 头图
这个工作流的核心逻辑是:寻找风格参考 -> PS 生成图像 (锁定风格) -> 细节修补 -> UI 融合。
第一步:寻找“情绪” (Moodboard)
我们不需要找一张“能用的图”,我们需要找一张“好看的图”。 去 Pinterest 或 Behance,找一张你觉得质感很棒的图(比如一张流动的液态玻璃海报)。不用管它的构图是否合适,只要颜色和材质是你想要的就行。保存下来。
第二步:PS 原地“造物” (Generate Image)
-
启动 Photoshop (Beta),新建一个 1920x1080 的画布(或者你的网页头图尺寸)。
-
激活生成面板: 在工具栏找到 "Generate Image" (生成图像) 入口(通常在底部任务栏或新建文档后的引导页)。
-
核心设置 - 样式参考 (Style Reference):
-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点击输入框旁边的 "Reference Image" (参考图像) 图标。
-
上传你刚才找的那张“情绪板”图片。
-
意义: 你告诉 AI:“我不关心这张参考图里画的是什么,但我希望你生成的新图,拥有和它一样的配色、光影和 3D 质感。”
-
-
编写提示词 (Prompting):
-
描述你想要的画面结构。
-
提示词:
Abstract 3D flowing glass waves, cybernetic blue and purple gradients, depth of field, high tech minimalism, clean background, 8k resolution -
(翻译:抽象 3D 流动玻璃波浪,赛博蓝紫渐变,景深,高科技极简主义,干净背景,8k 分辨率)。
-
-
内容类型: 选择 "Art" (艺术) 或 "Photo" (照片)(想要更写实选 Photo,想要更抽象选 Art)。
-
点击生成:
-
这里得益于我一直用 Kingsman 企业 (当前订阅人数6900) 的全家桶订阅,因为普通个人版全家桶其实是不带 Substance 3D 套件的,而且云端生成积分(Generative Credits)有限。所以我直接选的 Kingsman 企业版,工具一步到位,云端算力随便用,生成速度快到飞起~ 几秒钟后,三张极具质感的 3D 玻璃波浪背景就铺满了画布。
-
第三步:无限变体与构图调整
AI 生成的第一版可能构图不够完美(比如挡住了文字区域)。
-
查看变体: 在属性面板里查看生成的 3 张图,选一张构图最接近的。
-
生成式扩展 (Generative Expand):
-
如果觉得画面不够宽,直接用裁剪工具拉大画布。
-
点击“生成式扩展”,不写提示词(或者保持样式参考)。
-
AI 会自动把那些玻璃波浪向四周延伸,完美填充空白。
-
-
局部重绘 (Generative Fill):
-
如果画面中间太乱,影响了标题文字的阅读。
-
用套索工具圈选中间区域。
-
提示词:
Clean blurred glass, minimalist background(干净的模糊玻璃,极简背景)。 -
AI 会把这一块“抹平”,变成适合放文字的虚化背景。
-
第四步:UI 融合与排版
背景搞定,剩下的就是 UI 设计师的基本功了。
-
叠加文字: 在干净的区域打上大标题 “AI ENGINE”。
-
玻璃拟态 (Glassmorphism):
-
在背景上画一个圆角矩形(作为卡片)。
-
填充白色,透明度 10%。
-
添加背景模糊 (Backdrop Blur) 效果(如果是在 Figma 里做),或者在 PS 里把卡片下方的背景图层做高斯模糊。
-
添加 1px 的白色描边和投影。
-
-
调色: 加一个“曲线”调整图层,增强对比度,让 AI 生成的“玻璃”更加晶莹剔透。
扩展应用技巧
这个“风格参考”工作流,简直是 UI 设计师的万能素材库。
1. 抽象数据可视化背景
-
参考图: 一张复杂的粒子数据图。
-
提示词:
Data particles connecting, global network, dark blue background。 -
结果: 瞬间生成高大上的大数据后台登录页背景。
2. 运营活动 Banner
-
参考图: 公司的品牌 VI 色卡图。
-
提示词:
3D gift boxes and ribbons floating, celebration confetti, minimalist。 -
结果: 生成的礼盒素材,颜色完美符合品牌 VI,不用再抠图调色。
3. App 引导页插画
-
参考图: 你们 App 的线性图标风格。
-
提示词:
Futuristic city skyline, isometric view。 -
结果: AI 会模仿你的线性风格,生成一套风格统一的城市插画。
我用了不到 20 分钟,利用那张找来的“情绪板”,生成了 5 张不同构图的 3D 玻璃流体背景。
当我把配好文字的首页效果图发到群里时,产品经理秒回了一个大拇指:“卧槽,这质感!这光影!这得是 C4D 渲染好几天的效果吧?”
我笑了笑:“没,这是 PS ‘画’出来的。”
AI 并没有让我们变懒,它只是让我们从“找素材”和“拼素材”的泥潭里拔出脚来。有了 Firefly 的样式参考功能,UI 设计师终于可以像指挥家一样,挥舞指挥棒(提示词),让像素按照我们想要的旋律(风格)排列组合。
希望这个流程能帮到各位同学。
106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