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be全家桶进阶玩法:5个你可能错过的实用技巧,悄悄提升生产力!

咳咳,各位老铁,我又双叒叕(好吧,其实是又)来显摆(手动狗头保命)一下了。不知不觉,入手那个传说中的奥地利Skyy艺术学院Adobe全家桶正版教育订阅,已经稳稳当当用了4个月。简单聊聊感受哈:

首先,Firefly积分给得是真大方,足足1500点,我反正是没见过比这更阔绰的了。 其次,那个一键自助修复订阅的链接,简直是懒人福音,99%的小毛病自己就解决了,稳得一批,掉订阅?不存在的。 再者,一个授权给俩组织账号,能激活4台设备,对于我这种设备多的用户来说,简直不要太爽。 重点是!这不是那种试用版,不用隔三差五换号折腾,省心! 最最贴心的是,居然还能在线查订阅有效期,以前个人用户想查企业订阅状态那叫一个难,现在直接搞定。

我知道你们想问啥:这等好物如何上车?嘿嘿,遗憾地通知大家,车门已焊死(据说用户都直逼2000大关了,这羊毛薅得……),晚啦!

好了好了,不皮了,嘚瑟(再次划掉)完毕,下面干货教程走起。不过先说好,接下来分享的技巧主要针对Adobe正版用户,部分功能免费版可能体验不到哦。咱们程序员嘛,讲究的就是一个效率和实用,今天就给大家掏点压箱底的“冷门”小技巧,让你的Adobe全家桶用得更顺手!

Adobe系列软件5个冷门实用小技巧

Adobe Creative Cloud 全家桶功能强大,相信各位老铁在日常工作中或多或少都会用到其中的几款软件。像 Photoshop (PS)、Premiere Pro (PR)、Illustrator (AI) 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除了那些核心功能外,Adobe 其实还藏了不少能极大提升我们工作效率,或者解决特定痛点的小功能,只是它们可能没那么“显眼”。今天,我就来分享5个我个人觉得非常实用,但可能相对冷门的技巧。


技巧一:Photoshop (PS) - “神经”的艺术:玩转 Neural Filters 实现一键“变脸”与风格迁移

PS 的 Neural Filters(神经网络滤镜)这两年可以说是风头正劲,基于 Adobe Sensei AI 技术,它能实现很多以往需要复杂操作才能达成的效果。虽然不算特别“冷门”,但很多人可能只尝试过一两个基础功能,或者对其潜力认识不足。

痛点场景

  • 需要快速调整人像照片的表情、年龄、视线方向,但又不想手动液化半天。
  • 想让一张普通照片快速拥有某种艺术风格(如梵高、油画),但自己手绘能力有限,或者滤镜库里的效果太生硬。

操作步骤 (以智能肖像和样式转换举例)

  1. 打开图像并启动 Neural Filters

    • 在 Photoshop 中打开一张包含人像的图片(智能肖像)或任意风景/静物图(样式转换)。
    • 点击顶部菜单栏的 滤镜 (Filter) > Neural Filters...。首次使用某些滤镜可能需要下载。
  2. 体验“智能肖像 (Smart Portrait)”

    • 在 Neural Filters 面板中,找到“智能肖像”并开启。
    • 你会看到一系列滑块,例如:
      • 快乐 (Happiness):轻轻向右拖动,人物嘴角会上扬,笑容更明显。
      • 惊喜 (Surprise) / 愤怒 (Anger):同理,可以微调情绪。
      • 面部年龄 (Facial Age):可以让人像看起来更年轻或更年长。
      • 头发厚度 (Hair Thickness):稍微增加或减少发量。
      • 头部方向 (Head Direction) / 凝视 (Gaze):可以轻微调整人物视线和头部朝向。
      • 光照方向 (Light Direction):模拟改变光源位置,重塑面部光影。
    • 关键点:这些调整都是非破坏性的(如果选择输出到新图层),并且效果相对自然。但切记不要调得太过火,否则容易出现“恐怖谷”效应。所有处理都在云端进行,需要联网。
  3. 尝试“样式转换 (Style Transfer)”

    • 在 Neural Filters 面板中,找到“样式转换”并开启。
    • 这里会提供一些预设的艺术风格,比如各种名画风格。点击你喜欢的风格缩略图。
    • 下方还有一些调整选项:
      • 保留颜色 (Preserve Color):勾选后,会尽量保持原图的色调,只应用风格的纹理和笔触。
      • 强度 (Strength):控制风格应用的强烈程度。
      • 样式细节 (Style Detail):调整风格的细节表现。
      • 背景模糊 (Background Blur):如果主体突出,可以尝试模糊背景,让风格更聚焦于主体。
    • 你甚至可以点击 使用自定义图像 (Use a custom image)(那个文件夹图标),上传自己喜欢的风格图片作为参考。
  4. 输出设置

    • 在 Neural Filters 面板的右下角,有“输出 (Output)”选项。强烈建议选择 新图层 (New Layer)智能滤镜 (Smart Filter),这样可以保留原始图像,方便后续修改。不建议直接输出到“当前图层”。

小结:Neural Filters 远不止这两个功能,“皮肤平滑”、“超级缩放”、“色彩恢复”等也都非常实用。多探索一下,你会发现 PS 在 AI 的加持下,能帮你节省大量重复劳动时间,让创意更快速地实现。


技巧二:Premiere Pro (PR) - 音乐天团救星:利用“重混音工具”智能匹配音频时长

做视频剪辑时,最头疼的事情之一莫过于背景音乐的长度和视频对不上。要么音乐太短,需要复制粘贴搞得过渡生硬;要么音乐太长,结尾戛然而止或者淡出得不自然。PR里的“重混音工具 (Remix Tool)”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痛点场景

  • 找到一首心仪的BGM,但时长比视频短了十几秒,或者长了一分多钟。
  • 项目周期紧张,没时间精细手动剪辑每一段音乐的起承转合。

操作步骤

  1. 定位并启用“重混音工具”

    • 在 Premiere Pro 的时间轴面板左侧工具栏中,找到波纹编辑工具或滚动编辑工具等图标,长按鼠标左键,会弹出子菜单,选择其中的 重混音工具 (Remix Tool)(图标有点像音符加个循环箭头)。
    • 或者,直接在时间轴选中音频片段,右键点击,选择 重混音 (Remix) > 启用重混音 (Enable Remix)
  2. 拖拽调整时长

    • 启用重混音工具后,将鼠标指针移动到音频片段的任一端(开头或结尾)。
    • 像拖拽普通片段调整长度一样,向左或向右拖动。你会发现 PR 会自动分析音乐的结构(比如鼓点、乐句),并智能地重新编排,使其在新的长度下听起来依然完整自然,而不是简单的加速或粗暴剪切。
    • PR 会在处理时显示分析进度。
  3. 高级自定义 (可选)

    • 选中经过重混音的音频片段。
    • 打开 基本声音 (Essential Sound) 面板 (通常在 窗口 (Window) 菜单下)。
    • 在“基本声音”面板中,确保该片段被标记为 音乐 (Music) 类型。
    • 在下方的 重混音 (Remix) 部分,你可以看到 自定义 (Customize) 选项。
      • 段数 (Segments):可以调整 PR 分析出的音乐段落数量的偏好,数值越高,剪辑点可能越多,过渡更灵活但也可能更琐碎。
      • 变化 (Variations):影响音乐旋律和节奏的多样性,数值越高,PR 会尝试更多不同的编排方式。
    • 通常默认设置效果就不错,但如果对自动生成的结果不满意,可以尝试调整这些参数。

小结:重混音工具对于快速调整BGM长度非常有效,尤其是在制作短视频、Vlog、或者需要大量配乐的项目中,能节省大量人工编辑时间。虽然不能完全替代专业音乐编辑,但应对大部分日常需求绰绰有余。


技巧三:Adobe Audition (AU) - 火眼金睛去杂音:“频谱频率显示”与修复画笔

处理音频时,烦人的环境噪音、突发的咳嗽声、电流声总是让人头大。在传统的波形图上,这些噪音往往和有效声音混在一起,难以精确分离。Audition 的“频谱频率显示 (Spectral Frequency Display)”模式,能让你像“看”X光片一样“看”到声音的细节,并进行外科手术般的精准修复。

痛点场景

  • 录音时旁边有人咳嗽了一声。
  • 设备接地不良导致持续的50Hz/60Hz交流哼声。
  • 户外采访时风声、汽车鸣笛声干扰。

操作步骤

  1. 切换到频谱频率显示

    • 在 Audition 中打开你的音频文件。默认通常是“波形编辑器 (Waveform Editor)”。
    • 点击编辑器窗口左上角的 频谱频率显示 (Spectral Frequency Display) 按钮(一个类似声波变成彩色热力图的图标),或者按快捷键 Shift + D
    • 你会看到音频不再是简单的上下波形,而是一个二维图像:横轴是时间,纵轴是频率,颜色亮度代表该频率点声音的强度。噪音通常有其特定的频谱特征(比如咳嗽声在频谱上可能是一个明亮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斑点”)。
  2. 识别并选中噪音

    • 仔细观察频谱图,找到你想要去除的噪音。例如,持续的交流哼声会表现为一条或几条横跨整个音频的亮线(在50Hz或60Hz及其倍频处)。突发的咔哒声或咳嗽声则像一个孤立的“亮点”或“亮块”。
    • 使用工具栏中的选框工具,如 时间选区工具 (Time Selection Tool) 可以选择一个时间段,框选工具 (Marquee Selection Tool) 可以在频谱图上画一个矩形框住噪音,套索工具 (Lasso Selection Tool) 可以不规则地圈选噪音。对于点状噪音,污点修复画笔工具 (Spot Healing Brush Tool)(图标像个创可贴)更方便。
  3. 修复噪音

    • 对于框选/套索选中的区域
      • 可以右键点击选区,选择 自动修复 (Auto Heal)(如果噪音和周围声音差异明显)。
      • 或者,更可控的方式是,在选中后,直接按 Delete 键,或者通过 效果 (Effects) > 降噪/恢复 (Noise Reduction/Restoration) > 声音移除 (Sound Remover)降噪 (DeNoise) 等效果器进行处理,并调整参数。最简单粗暴但也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直接降低选中区域的音量(在选中区域内右键,选择 衰减 (Attenuate) 并设置衰减量,比如-20dB或更多)。
    • 对于使用“污点修复画笔工具”
      • 调整好画笔大小(按 [] 键)。
      • 直接在频谱图上点击或涂抹噪音区域。AU 会智能分析周围的“干净”音频来填充这个区域,类似PS里的污点修复。

小结:“频谱频率显示”是 Audition 的一大法宝,它把抽象的声音可视化,让我们可以精确地“看到”并处理问题。对于去除特定频率的持续噪音(如电流声、嗡嗡声)或突发性杂音(如点击声、咳嗽)效果显著。但要注意,过度处理可能会损伤有效音频,所以下手要“稳、准、轻”,并随时监听对比效果。


技巧四:Illustrator (AI) - 配色大师的调色板:“重新着色图稿”一键换肤

在 Illustrator 中处理复杂的矢量图形时,如果客户突然说“这个配色方案不喜欢,能换个XX风格的吗?”,手动一个个去修改填充和描边的颜色简直是噩梦。AI 的“重新着色图稿 (Recolor Artwork)”功能,就是这种场景下的救星。

痛点场景

  • 已完成的复杂插画或UI设计,需要快速尝试多种配色方案。
  • 需要将一个设计作品的颜色统一到某个品牌色板或特定的色彩情绪中。

操作步骤

  1. 选中图稿并打开功能

    • 在 Illustrator 中打开你的 .ai 文件。
    • 使用选择工具 (V) 选中你想要重新着色的所有对象或整个画板。
    • 点击顶部菜单栏的 编辑 (Edit) > 编辑颜色 (Edit Colors) > 重新着色图稿 (Recolor Artwork)...
    • 或者,在选中图稿后,控制面板(通常在顶部或右侧属性面板)中会出现一个彩色的圆形图标(色轮),点击它也能快速进入。
  2. “分配 (Assign)”模式 (精准替换)

    • 打开“重新着色图稿”对话框后,默认可能进入“分配”视图。
    • 左侧是“当前颜色 (Current Colors)”,列出了你图稿中用到的所有颜色。
    • 右侧是“新 (New)”,你可以点击每个颜色条下方的小色块,从颜色拾取器、色板库中选择新的颜色来替换对应的当前颜色。
    • 这种方式适合你知道具体要换成什么颜色的情况。
  3. “编辑 (Edit)”模式 (色轮探索)

    • 点击对话框顶部的“编辑”按钮,你会看到一个色轮。
    • 色轮上的每个点代表图稿中的一种颜色。你可以:
      • 整体拖动:拖动色轮上的主控点(通常是较大的那个或有链接符号的),所有颜色会保持相对关系一起在色轮上旋转,实现整体色相的偏移。
      • 调整饱和度和亮度:色轮下方通常有滑块调整饱和度和亮度。
      • 更改协调规则:在右侧的“颜色协调工具 (Color Harmony Rules)”下拉菜单中(默认可能是“无”或“自定义”),选择不同的色彩理论模型,如“类似色”、“补色”、“三色组”等,AI会自动调整颜色以符合选定的协调规则。
      • 随机更改颜色顺序/饱和度与亮度:面板右下角有一些随机化按钮,可以快速产生意想不到的配色效果,激发灵感。
  4. 使用颜色库和主题

    • 在“重新着色图稿”对话框的右侧,通常有 颜色主题选取器 (Color Theme Picker)颜色库 (Color Libraries) 的选项。
    • 你可以从 Adobe Color 中同步的主题、你自己的库、或者AI内置的色板库中选择一套配色方案,一键应用到图稿上。
  5. 高级选项

    • 点击右下角的 高级选项 (Advanced Options) 可以进入更详细的界面,功能与旧版AI的“重新着色图稿”类似,提供更多对颜色映射的控制。

小结:“重新着色图稿”是AI中一个非常强大的颜色管理工具。它不仅能帮你快速替换颜色,还能基于色彩理论进行智能调整,大大提高配色效率和探索性。对于需要频繁调整视觉风格的设计师来说,绝对是必学技能。


技巧五:After Effects (AE) - 视频“橡皮擦”:内容识别填充移除移动物体

在视频拍摄中,有时画面里会出现一些不想要的路人、道具或者穿帮镜头。以前处理这种问题,要么重拍,要么就是逐帧K动画、做遮罩、跟踪,费时费力。AE 近年来引入的“内容识别填充 (Content-Aware Fill for video)”功能,可以像PS里的“内容识别”一样,智能地移除视频中的移动对象,并用周围环境像素填补空白。

痛点场景

  • 一段完美的风景镜头,突然有个游客走过。
  • 拍摄产品视频时,不小心把场记板或者反光板录进去了。
  • 无人机航拍时,画面边缘出现了螺旋桨的影子。

操作步骤

  1. 创建遮罩框选移除对象

    • 在 After Effects 中导入你的视频素材,并将其拖到时间线上创建一个合成。
    • 选中视频图层。
    • 使用钢笔工具 (G) 或形状工具 (如矩形 Q),在你想要移除的物体周围创建一个封闭的遮罩 (Mask)。这个遮罩需要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 关键帧动画:你需要在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中,为遮罩路径 (Mask Path) 打上关键帧,让遮罩紧密地包裹住物体。这一步的精确度直接影响最终效果。可以利用AE的跟踪功能辅助。
    • 在遮罩属性中,将遮罩模式设置为 相减 (Subtract)。这样,遮罩区域内的内容就变成透明的了。
  2. 打开并设置“内容识别填充”面板

    • 点击顶部菜单栏的 窗口 (Window) > 内容识别填充 (Content-Aware Fill)
    • 在“内容识别填充”面板中,你会看到几个主要参数:
      • Alpha 扩展 (Alpha Expansion):可以稍微扩展遮罩的边缘,确保完全覆盖物体,并为填充提供更多参考像素。根据情况调整,通常几个像素就够了。
      • 填充方法 (Fill Method)
        • 对象 (Object):适用于移除画面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移动的物体。AE会尝试从其他帧中找到没有该对象的背景来填充。
        • 表面 (Surface):适用于移除平坦表面上的物体,如墙上的涂鸦。AE会尝试从周围的纹理进行采样。
        • 边缘混合 (Edge Blend):更侧重于平滑填充区域和周围图像的边缘,但可能不如前两者智能。
        • 通常推荐从“对象”开始尝试。
      • 工作区 (Work Area):确保你设置了正确的时间范围,即物体出现的持续时间。
  3. 生成填充图层

    • 设置好参数后,点击 生成填充图层 (Generate Fill Layer) 按钮。
    • AE会开始分析视频帧并进行计算。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耗时,具体取决于视频长度、分辨率和物体复杂度。
    • 完成后,AE会在原视频图层上方生成一个新的“填充”图层。这个图层的内容就是AI计算出来用于填补空白区域的像素。
  4. 预览和调整

    • 预览效果。如果效果不理想,可以尝试调整遮罩的精度、Alpha扩展值,或者换一种填充方法,然后重新生成。
    • 有时,一次填充可能不够完美,你可能需要对生成的填充图层再进行一些细微的调色或模糊处理,使其与背景更融合。或者,可以尝试在不同时间段使用不同的填充方法,然后将多个填充图层合在一起。

小结:AE的“内容识别填充”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后期工具,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无痕”移除视频中的多余元素。虽然它不是万能的(对于背景复杂、物体运动轨迹诡异、或者遮挡面积过大的情况,效果可能会打折扣),但在合适的场景下,它能帮你省下大量传统 rotoscoping 和修复的时间,堪称视频剪辑师的“后悔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