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处理器验证:挑战与解决方案
一、处理器验证的现状与挑战
微处理器在四十年前进入我们的生活,如今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处理器的性能呈指数级增长,每秒能够执行数十亿次计算,还能并行运行多个软件应用程序。然而,这种性能的提升得益于集成电路复杂度的迅速增加,这也使得处理器的验证工作变得愈发困难。
为了验证由数亿个晶体管组成的现代处理器,制造公司不得不组建庞大的验证团队,开发新的验证技术,并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昂贵的测试和分析设备。传统的验证活动通常分为三个主要步骤:硅前验证、硅后验证和运行时验证。
尽管模拟硬件主机有了显著改进,但未来处理器设计的验证难度预计不会低于奔腾 4,甚至可能更糟。随着功能特性的增加,在某些情况下,全系统模拟可能变得不可行。同样,形式验证工具能力的提升速度也跟不上需要进行形式分析的关键模块的复杂度增长。
目前,处理器产品中的总错误数量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错误的速度都在迅速增加。例如,酷睿 2 双核设计中的逃逸错误发现率是奔腾 4 设计的 3 倍。这些功能性错误绕过了所有验证工作,进入了最终产品,并在全球数百万计算机系统中部署,给用户和设计公司都带来了巨大风险。
过去已经出现过许多因处理器错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例如,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英特尔的 FDIV 错误导致了 4.2 亿美元的损失。2007 年,AMD 羿龙处理器三级缓存的转换后备缓冲器(TLB)出现错误,迫使制造商将产品市场发布推迟了几个月,不仅延误了产品上市,还对公司造成了负面影响,并影响了其股价。
由此可见,急需新的验证解决方案来推动微处理器设计的持续发展。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TRS)也指出,如果没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