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论笔记- 02 快速入门方法

1、如何高效记忆

        记忆的两个根本方法:主动思考和加工,以及组块化记忆。

01. 主动思考与加工

        实际上,“主动思考”和“加工”可以应用于所有记忆场景,甚至可以认为它们是记忆的底层逻辑。

以记单词为例:

  •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我们背单词时,通常按部就班地记忆发音、拼写和含义。但将陌生的音节字母与中文意思直接关联,对大脑来说是困难的,因为大脑不擅长记忆无意义的东西。

  • 市面方法的问题:
    市面上的单词书和软件如词根词缀法、联想记忆法,虽然提供了聪明的方法,但反而增加了记忆负担。例如:

    • 词根词缀法:
      记忆 "coordinator" 为“协调者”,需要分别记忆前缀 "co-"(一起)、后缀 "-or"(抽象名词和人)以及词根 "ordin"(秩序和顺序)。
    • 联想记忆法:
      记忆 "retire" 时,将其拆解为 "retire = r e tire = 阿姨累了所以‘退休’了"。

    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增加了需要记忆的内容,尤其在应对考试时,效率和准确性可能不理想。

主动思考与加工的重要性:

  • 主动思考的定义:
            主动思考是指在记忆过程中,主动进行精细化提问(elaborative interrogation),例如问自己“为什么”。

  • 具体操作方法:

    • 精细化提问:
      对所记忆内容的任何一个点进行提问,如“为什么这个单词有两个完全不搭边的意思?”、“这个公式为什么这样构成?”、“这个历史事件为什么发生在某个年份?”
    • 主动构建联系:
      即使需要胡编乱造一个荒诞的理由,只要进行主动思考和加工,也能显著提高记忆效果。

实例分析:

  • 记忆 "turret" 和 "stuffy":
    • Turret(角楼、塔楼):
      将单词中间的“rr”联想到角楼和塔楼顶上的两面小旗,尽管这种联想不全面,但足以快速记住并巩固记忆。
    • Stuffy(通风不畅的、一板一眼的):
      联想通风不畅导致大脑缺氧,从而影响思维方式,这种主动思考帮助记忆更深刻。

核心要义:

  • 主动性:
    主动“仔细思考”是实现高效记忆的关键。通过主动思考和加工,可以将记忆的内容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02. 组块化记忆

什么是组块化记忆?

  • 组块的定义:
    组块(chunk)是衡量记忆容量的单位,一个数字、一个字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诗都是一个组块。组块有大小之分,多个小组块可以组合成一个大组块。

  • 短时记忆的限制: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大约只能容纳7±2个组块。

组块化记忆的原理:

  • 扩充组块信息量:
    虽然短时记忆的容量无法改变,但可以通过扩充每个组块包含的信息量来提高记忆效率。就像将每瓶水的容量从100ml扩展到1000ml,每个组块承载更多的信息。

具体操作方法:

  • 例子:记忆金庸的作品:
    • 传统记忆法:
      罗列所有书名,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逐一记忆。
    • 组块化记忆法:
      将14部小说的首字组成一句诗:“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通过对联的形式记忆,显著简化记忆过程。

应用实例:

  •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简洁地概括多个公式,比单独记忆每一个公式更为高效。

  • 词根词缀记忆法:
    通过记忆词根词缀,将多个单词作为一个组块,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核心要义:

  • 串联与转化:
    将零散、独立的知识点通过各种方式串联起来,转化为更大、更复杂的组块,从而在有限的短时记忆容量内容纳更多的信息。

总结:

  1. 主动思考与加工:

    • 主动“仔细思考”,通过精细化提问来加工记忆内容,增强记忆效果。
    • 无论是记单词、记公式还是记历史事件,主动思考都是提升记忆的底层逻辑。
  2. 组块化记忆:

    • 通过扩充组块的信息量,将多个小组块组合成一个大组块,提升记忆效率。
    • 组块化记忆已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如记诗词、记公式等。

        通过以上两个根本方法——主动思考与加工,以及组块化记忆,不仅可以提升记忆效率,还能在各种记忆场景中灵活应用,显著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2、如何高效读书

        对于读书来说,读得越多,读得越快。

        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快速阅读的必要前提。

        因为,只有当你对某个一个关键,是“不读”,也就是跳过那些不重要的信息。这个方法不能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只适用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术语等等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才能保证你在读书的时候,不需要纠结于字句的意思,而是快速理解和往后推进。

        快速阅读的另一个关键,是“不读”,也就是跳过那些不重要的信息。这个方法不能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只适用于为了提升认知所进行的功利性阅读。

01. 如何快速阅读

丰富知识储备的重要性:
        对于读书来说,读得越多,读得越快。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快速阅读的必要前提。只有当你对某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术语等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才能保证在读书时不需要纠结于字句的意思,而是能够快速理解并推进阅读进程。

快速阅读的关键:跳过不重要的信息
        快速阅读的另一个关键在于“不读”,即跳过那些不重要的信息。这种方法适用于为了提升认知而进行的功利性阅读,而不适用于需要深入理解的专业课程学习。

实例分析:
        比如阅读《习惯的力量》,书中在论证观点时,可能会讲述一个橄榄球队的故事。但你并不需要了解教练和球员的名字,也不需要知道他们是如何打球的。只需大致判断这些内容在讲述什么,然后迅速跳到最后的结论即可。

快速阅读的诀窍:
        你不能仅仅是机械地读书,你的脑袋要保持警醒,主动思考,判断接下来的内容是否值得逐句认真阅读。对于认知类书籍,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提高阅读效率。

注意事项:
        这种快速阅读方法会比较耗费精力,因为跳读需要更高的集中力。然而,既然是功利性阅读,读书本身不是目的,尽量用较少的时间获取更多的认知才是目标。


02. 高效利用读过的书——输出方式

高效利用读过的书,有两种高效的方式:结果导向式读书和漫游式读书。

1. 结果导向式读书

        定义:
        围绕一个确定的写作主题,阅读相关书籍,寻找素材,思考、理解、消化,并生成自己的观点,最终输出一篇文章。

        类比:
        像是先知道自己要做一道特定的菜,然后根据菜谱选择并准备所需的食材,直接购买、加工,迅速完成。

        优缺点:
        虽然这种方法效率高,但可能会因为预先设置的框架而带来一定的局限和束缚。然而,它对于输入和输出来说,效率极高,也是必要的。

2. 漫游式读书

        定义:
        没有具体的目的地去读书,随意阅读各种书籍,积累大量不同的素材、观点和灵感。

        类比:
        如同直接去菜市场或大型超市,看到各种不同的蔬菜和肉类,尽管很多食材暂时用不到,但有助于启发新的菜品创意。

        优缺点:
        初看似乎事倍功半,但其实通过漫游式读书,可以发现许多此前无法想到的新鲜素材和灵感。

结合使用:
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读书方式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必要的。漫游式读书帮助积累大量素材,而结果导向式读书则在需要时高效利用这些素材。例如,漫游式读书积累丰富的观点和素材,当需要写文章时,便可以进行结果导向式读书,集中找到与主题相关的材料。

总结:
结果导向式读书和漫游式读书是两种高效的输入-输出方式,结合使用能够实现更高效的学习和产出。


03. 如何记住读过的每一本书

“记住”的定义:
这里的“记住”并非指背诵,而是指:

  1. 记得某本书中的某个观点。
  2. 在需要时,能够快速找到原文并将其化用于自己的表达。

        这种记忆方式更适用于为了增长见识、提升认知而进行的阅读。

高效做笔记的方法:

粗浅标记,留下线索:
        在阅读过程中,做粗浅的标记,留下可供追溯的线索即可。例如,在读《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时,只需标记出重要的观点如“人格的基因决定论”和“人的多元智能理论”,而不需过于详细地记下每个研究的具体内容。

不追求透彻理解和记忆:
        在阅读和做笔记时,目标不是透彻理解和记忆,而是发现有价值的内容并留下回顾的线索。这是因为如果不使用所读的内容,很容易遗忘,等于没读过。只有在“使用”时,才能真正记住并理解这些知识点。

使用时的记忆强化:
        当需要使用时,通过翻阅原文引用核心观点或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样的“使用”过程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如果在阅读阶段强行记忆,会感到吃力,效果也不佳。

具体策略:

  • 粗略做笔记: 仅记录关键点和回顾线索,避免过于详细。
  • 集中“使用”进行记忆: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引用或重新组织语言来强化记忆。

实例分析: 比如阅读《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只需标记出关键理论和观点,而不是详细记录每一项研究的具体内容。这样在需要时,可以快速找到相关部分进行引用或深入理解。

总结:

  1. 快速阅读的核心: 读得多、读得快,同时跳过不重要的信息,保持主动思考。
  2. 高效输出方式: 结合结果导向式读书和漫游式读书,以实现更高效的输入和输出。
  3. 记忆策略: 通过粗浅的标记和回顾线索,结合实际使用来强化记忆,而非在阅读阶段强行记忆。

        通过以上方法,不仅能高效地阅读大量书籍,还能有效地记住所读的内容,提升整体的学习和认知能力。


总结
  1. 快速阅读技巧:

    • 丰富知识储备,确保阅读时不被基础知识和术语所困扰。
    • 主动跳过不重要的信息,集中精力在有价值的内容上。
  2. 高效读书方式:

    • 结合结果导向式读书和漫游式读书,利用两者的优势进行高效的输入和输出。
  3. 记忆与应用:

    • 做粗浅标记,留下回顾线索,在实际应用中强化记忆。
    • 重视“使用”过程,而非在阅读阶段强行记忆。
  4. 应用总结:

    • 通过高效的阅读方法和记忆策略,不仅能快速吸收大量知识,还能在需要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真正实现读书的目的。

        运用以上方法,你不仅能高效地完成读书任务,还能深刻记住所读的每一本书,从而大幅提升你的学习和认知能力。

3、如何快速学会新技能

  •         快速入门新领域,首先应该把握总体的感觉,也就是“入门”。可以找几本综述性的书籍进行阅读,你最需要关注的是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哪些,试图解决什么问题,以怎样的思维方式来解决。

    •         重要的是获得对这个领域的宏观感受和认知,先不必追究细节。当你通读了几本综述性的书籍之后,它们的知识点、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答案,会互相印证。你去重读的时候,之前的很多困惑,会很容易得到解答。


01. 限定时间,提高效率

帕金森法则的应用:
        假设现在是3月初,而毕业论文的截止时间是6月初,那么一般来说,论文在5月底才能完成,甚至可能5月初才开始写。尽管你可能在这三个月内非常勤奋,但大部分时间可能都在搜集资料、寻找论据、思索写作方向和逻辑框架,最终发现许多时间都在做无用功。

提高效率的关键:

  • 限定时间,激发效率: 当你被限定了较少的时间(如一个月)去完成任务时,你会主动思考更高效的方法,而不是纠缠于细节,避免“帕金森法则”导致的低效。
  • 抓住核心,优先完成重点: 重点完成核心任务,之后再考虑完善细节。这是高效完成任务的重要诀窍。

实例分析:

  • 写论文: 限定自己只用2小时的时间阅读书籍、收集资料,并写下关于论题的思考片段。2小时后立即停止,转而开始写作。准备工作不需全部完成,做的过程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才会逐渐清晰。

写作建议:

  • 允许“写出垃圾”: 写作是一个先完成再完善的过程,不用追求一开始就完美。允许自己写出不完美的内容,之后通过修改逐步完善。

02. 避免信息过载,快速开始输出

“工作膨胀”的现象:
        在接触新事物时,常常追求掌握全面的信息,但这会导致信息过载,无法实际行动。

解决方法:

  • 立刻开始输出: 刚学会一个要点,就试着应用。例如,学习写作时,立即写100字,不需求全,只需开始写作。
  • 积累成就感: 通过立即行动,看到成果,积累成就感和正反馈,增强学习的动力。

实例分析:

  • 学习写作: 即使对写作理论了解不深,也可以开始写作,通过实践逐步提升。
  • 学习配乐: 不必先掌握所有技巧,先尝试基础操作,随着实践不断优化。

行动指南:

  • 即学即用: 学会一个技巧,立刻应用,避免长期停留在学习阶段。
  • 积累正反馈: 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会激励你继续前进。

03. 实践出真知,边做边学

实际操作的重要性:
        在“做”之前,对方法和思维的理解往往只是表面上的,真正的问题在于实践过程中才能显现。

解决方法:

  • 主动实践: 通过实际操作,经历和体验,逐步掌握方法和技巧。
  • 反思与改进: 在实践中反思理论,理解其应用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

实例分析:

  • 学习视频剪辑: 最初通过阅读高赞答案和对比软件,感到困惑和挫败。转而直接使用手机剪辑软件,通过实践发现其实并不难,逐步掌握基本功能,积累成就感后再进行细节完善。

行动建议:

  • 先行一步: 刚开始学习新技能时,先尝试做,不怕出错,通过实践逐步提升。
  • 细节后置: 基本技能掌握后,再关注细节和高级技巧,避免一开始陷入复杂操作的困境。

04. 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度理解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对方法和思维的理解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单纯的理论学习难以转化为实际能力。

解决方法:

  • 边学边做: 在学习过程中,立即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检验和增强理解。
  • 种子式学习: 初期接受一些基础理论,随后通过持续实践和反思,逐步深化理解。

实例分析:

  • 写作实践: 初期没有系统的写作套路,只凭直觉写作。通过实践和他人指导,逐步理解并应用写作方法论。

行动指南:

  • 立即输出: 无论学习什么新技能,尽快开始实际操作,避免过度理论化。
  • 持续反思: 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总结
  1. 应用帕金森法则,提高任务完成效率:
    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间,抓住核心,优先完成重点,避免无效的准备工作。

  2. 避免信息过载,快速开始输出:
    立刻行动,积累成就感,避免陷入信息过度搜集的困境。

  3. 实践出真知,边做边学:
    通过主动实践,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深度理解和掌握新技能。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技能应用:
    在实践中应用和反思所学理论,逐步提升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通过以上方法,不仅能快速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还能高效地学会新技能,提升整体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