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矩阵的算法刷题

本文介绍了螺旋矩阵的两种算法实现,包括C++和Python版本,分别针对简单和中等难度的螺旋矩阵问题,如59号、54号题目。详细解析了螺旋填充和遍历的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逻辑控制填充方向。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螺旋矩阵的算法刷题

本文主要涉及螺旋矩阵的算法
包括三个题目分别是

  1. 59. 螺旋矩阵 II
  2. 54. 螺旋矩阵 中等
  3. LCR 146. 螺旋遍历二维数组

一 、螺旋矩阵简单

59. 螺旋矩阵 II

给你一个正整数 n ,生成一个包含 1 到 n2 所有元素,且元素按顺时针顺序螺旋排列的 n x n 正方形矩阵 matrix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 实现一(我认为这个方法更巧妙!!)

思路
采用了类似螺旋走位的方式进行填充,具体实现如下:

  1. 首先,定义一个n x n的二维数组res来存储结果。
  2. 初始化方向向量dx和dy,初始值分别为0和1,表示向右移动。
  3. 初始化坐标x和y,初始值都为0,表示从矩阵的左上角开始填充。
  4. 使用一个循环,从1到n * n遍历每个要填充的数字。
  5. 在每一步中,将当前位置的值设置为当前遍历的数字i,并根据当前方向向量(dx, dy)进行移动到下一个位置。
  6. 判断下一个位置是否已经被填充过,如果是,则表示已经到达边界,需要调转方向向量以继续填充;如果不是,则继续沿当前方向向量移动。
  7. 返回填充完成的二维数组res作为结果。

这样的算法可以确保填充的数字形成了一个螺旋状的矩阵。

C++代码实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vector<int>> generateMatrix(int n) {
        vector<vector<int>> matrix(n,vector<int>(n,0));
        //代表方向的向量变量 01--右 10--下 -1 0--左 0 -1 --上
        int dx=0,dy=1;
        //x,y表示当前坐标
        int x=0,y=0;
        //使用for进行循环,i表示当前值
        for(int i =1; i<=n*n;i++)
        {
            matrix[x][y]=i;
            //**关键部分**
            if(matrix[(x+dx+n)%n][(y+dy+n)%n]!=0)//判断是否已经填充,如果已经填充则向量需要换方向
            {
                int temp = dy;
                dy=-dx;
                dx=temp;
            }
            x+=dx;
            y+=dy;
        }
        return matrix;    
    }
};

重要的是下面这段代码

 if(matrix[(x+dx+n)%n][(y+dy+n)%n]!=0)//判断是否已经填充,如果已经填充则向量需要换方向
            {
                int temp = dy;
                dy=-dx;
                dx=temp;
            }

这段代码是在判断当前位置的下一个位置是否已经被填充过。如果下一个位置已经被填充过,说明当前位置已经是当前层的最后一个位置,需要改变填充方向。

逐行解释这段代码:

  1. (x + dx + n) % n:这里计算了下一个位置的横坐标。由于是螺旋填充,因此下一个位置可能超出边界。使用 % n 可以将超出边界的情况转化为在边界内的情况。例如,当 x + dx 大于等于 n 时,超出了右边界,通过 % n 可以将其映射到左边界,从而形成循环填充。
  2. 同理,(y + dy + n) % n 计算了下一个位置的纵坐标。
  3. res[(x + dx + n) % n][(y + dy + n) % n] != 0:这个条件判断当前位置的下一个位置是否已经被填充过。如果下一个位置不等于0,说明已经被填充过。
  4. 如果下一个位置已经被填充过,则需要改变填充方向。通过交换 dxdy 实现了向下转向的功能。
  5. int tem = dy; dy = -dx; dx = tem;:这里使用了一个临时变量 tem,先将 dy 的值保存下来,然后将 dy 设置为 -dxdx 设置为 tem,实现了方向的转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的来说,这段代码的作用是在当前位置的下一个位置已经被填充过时,改变填充方向,从而继续填充螺旋矩阵。

1.2 实现二(经典方法–更加直观)

一个常见的方法是按层次遍历,逐层填充螺旋矩阵。具体步骤如下:

  1. 初始化一个n x n的二维数组res,用于存储结果。
  2. 定义四个变量top、bottom、left、right,分别表示当前填充层的上下左右边界。
  3. 初始化这些边界值:top=0,bottom=n-1,left=0,right=n-1。
  4. 初始化一个变量num,表示当前要填充的数字,初始值为1。
  5. 在一个循环中,依次填充每一层的数字,直到所有位置都被填充为止。
    • 从左到右,将当前层的最上一行从left到right填充为num开始递增的数字,同时更新top的值使其向下移动一行。
    • 从上到下,将当前层的最右一列从top到bottom填充为num开始递增的数字,同时更新right的值使其向左移动一列。
    • 从右到左,将当前层的最下一行从right到left填充为num开始递增的数字,同时更新bottom的值使其向上移动一行。
    • 从下到上,将当前层的最左一列从bottom到top填充为num开始递增的数字,同时更新left的值使其向右移动一列。
    • 每填充完一行或一列后,将num递增。
  6. 当top > bottom 或 left > right时,表示所有位置都被填充完毕,退出循环。
  7. 返回填充完成的二维数组res作为结果。

这样的实现方法更直观清晰,容易理解和实现,并且效率也很高。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vector<int>> generateMatrix(int n) {
        vector<vector<int>> res(n, vector<int>(n, 0)); // 初始化结果矩阵为全零
        int top = 0, bottom = n - 1, left = 0, right = n - 1; // 初始化边界
        int num = 1; // 当前要填充的数字,初始为1
        
        while (true) {
            // 从左到右,填充最上一行
            for (int i = left; i <= right; ++i) {
                res[top][i] = num++;
            }
            if (++top > bottom) break; // 更新上边界,若超过下边界则退出
            
            // 从上到下,填充最右一列
            for (int i = top; i <= bottom; ++i) {
                res[i][right] = num++;
            }
            if (--right < left) break; // 更新右边界,若超过左边界则退出
            
            // 从右到左,填充最下一行
            for (int i = right; i >= left; --i) {
                res[bottom][i] = num++;
            }
            if (--bottom < top) break; // 更新下边界,若超过上边界则退出
            
            // 从下到上,填充最左一列
            for (int i = bottom; i >= top; --i) {
                res[i][left] = num++;
            }
            if (++left > right) break; // 更新左边界,若超过右边界则退出
        }
        
        return res;
    }
};

二、螺旋矩阵 中等

54. 螺旋矩阵 中等

给你一个 m 行 n 列的矩阵 matrix ,请按照 顺时针螺旋顺序 ,返回矩阵中的所有元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 实现一(经典)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int> spiralOrder(vector<vector<int>>& matrix) {
        vector<int> ans;
        if (matrix.empty()) return ans;

        int m = matrix.size(); // 行数
        int n = matrix[0].size(); // 列数
        int top = 0, bottom = m - 1, left = 0, right = n - 1;

        while (top <= bottom && left <= right) {
            // 从左到右遍历上边界
            for (int j = left; j <= right; ++j) {
                ans.push_back(matrix[top][j]);
            }
            ++top;

            // 从上到下遍历右边界
            for (int i = top; i <= bottom; ++i) {
                ans.push_back(matrix[i][right]);
            }
            --right;

            // 从右到左遍历下边界
            if (top <= bottom) { // 防止重复访问上一次遍历的元素
                for (int j = right; j >= left; --j) {
                    ans.push_back(matrix[bottom][j]);
                }
                --bottom;
            }

            // 从下到上遍历左边界
            if (left <= right) { // 防止重复访问上一次遍历的元素
                for (int i = bottom; i >= top; --i) {
                    ans.push_back(matrix[i][left]);
                }
                ++left;
            }
        }

        return ans;
    }
};

按照螺旋顺序遍历二维矩阵。下面是对代码的详细解释:

  1. 首先,定义一个空的整数向量 ans 用于存储遍历结果。
  2. 如果输入的二维矩阵 matrix 为空,直接返回空的结果向量 ans
  3. 获取矩阵的行数 m 和列数 n,以及初始化四个边界变量 topbottomleftright
  4. 在一个循环中,不断遍历矩阵的边界元素,直到边界收缩到无效为止。
    • 从左到右遍历上边界,将上边界的元素依次加入结果向量 ans 中,并将 top 上移一行。
    • 从上到下遍历右边界,将右边界的元素依次加入结果向量 ans 中,并将 right 右移一列。
    • 从右到左遍历下边界,将下边界的元素依次加入结果向量 ans 中,并将 bottom 下移一行(注意要判断 top <= bottom,防止重复遍历)。
    • 从下到上遍历左边界,将左边界的元素依次加入结果向量 ans 中,并将 left 左移一列(注意要判断 left <= right,防止重复遍历)。
  5. 循环结束后,返回结果向量 ans

利用边界变量控制了螺旋顺序的遍历过程,实现了按照螺旋顺序遍历二维矩阵的功能。

2.2 实现二(精妙!!)

下面是一段Python代码:

def spiralOrder(self, matrix: List[List[int]]) -> List[int]:
        res = []
        while matrix:
            # 削头(第一层)
            res += matrix.pop(0)
            # 将剩下的逆时针转九十度,等待下次被削
            matrix = list(zip(*matrix))[::-1]
        return res

采用了不断“削头”的方式来实现。具体的步骤如下:

  1. 创建一个空列表 res 用于存储螺旋顺序遍历的结果。
  2. 使用 while matrix: 循环来遍历矩阵,直到矩阵为空。
  3. 在每一次循环中,先将矩阵的第一行(即第一层)添加到结果列表 res 中,然后将该行从矩阵中移除。
  4. 接着,将剩下的矩阵逆时针旋转 90 度(将其转置后再沿着竖直方向反转),以便下次循环时能够继续削头。
  5.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矩阵为空。

这种方法的思路简洁,通过不断调整矩阵的结构来实现螺旋顺序遍历,避免了显式的控制遍历方向和边界条件的处理。

在实际代码中,matrix.pop(0) 用于削头,list(zip(*matrix))[::-1] 用于逆时针旋转矩阵。

如果是C++实现类似削头的效果:

#include <vector>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int> spiralOrder(vector<vector<int>>& matrix) {
        vector<int> res;
        while (!matrix.empty()) {
            // 削头(第一层)
            for (auto it = matrix[0].begin(); it != matrix[0].end(); ++it) {
                res.push_back(*it);
            }
            matrix.erase(matrix.begin()); // 删除第一行

            // 将剩下的逆时针转九十度,等待下次被削
            if (!matrix.empty()) {
                vector<vector<int>> new_matrix;
                for (int j = matrix[0].size() - 1; j >= 0; --j) {
                    vector<int> column;
                    for (int i = 0; i < matrix.size(); ++i) {
                        column.push_back(matrix[i][j]);
                    }
                    new_matrix.push_back(column);
                }
                matrix = new_matrix;
            }
        }
        return res;
    }
};

三、螺旋遍历矩阵 简单

LCR 146. 螺旋遍历二维数组

上面这个题是企业题,同类型的题目可以多练习练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写的什么石山代码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