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发管理
文章平均质量分 88
研发管理相关工具,方法,理论,实践
程序猿学长
专注于产品研发团队管理 软件架构 微服务 中台 欢迎一起交流学习 MBA CTO PMP;关注微信公众号 程序猿学长,大量免费学习资源分享。程序猿学长
展开
-
架构演进之路:从单体架构到微服务架构
单体架构适合业务简单、团队小的场景,但无法支撑复杂业务。分布式架构解决了性能瓶颈,但引入了系统复杂性问题。微服务架构进一步优化了团队协作和系统弹性,但运维成本高昂。没有最好的架构,只有最适合的架构。架构设计需始终围绕业务目标、团队能力和技术成本进行权衡。原创 2025-01-31 17:00:00 · 1186 阅读 · 0 评论 -
研发团队管理:如何应对非合理工期要求2
武器化数据:将技术语言转化为财务报表的损益数字工程化流程:用系统约束替代人为争论机制化防护:通过制度设计守护技术底线持续化教育:定期向高管层输入研发规律认知每一次非合理工期的妥协,都在透支技术团队的未来信用。系统性地建立防护体系,远比个案应对更重要。关注公众号 程序猿学长获取大量免费学习资源。原创 2025-01-30 11:54:44 · 711 阅读 · 0 评论 -
研发团队管理:研发效能基线
技术与商业的翻译词典建立精确度量:用数据替代主观感受实现动态可视:让管理价值"看得见摸得着"持续校准优化:保持指标与业务目标同频共振建议每月召开研发效能听证会,邀请销售高管参与指标解读,用他们熟悉的"商业语言"证明技术管理的战略价值。最终实现从"研发总是拖后腿"到"技术驱动商业成功"的认知转变。原创 2025-01-29 23:10:23 · 1172 阅读 · 0 评论 -
研发团队管理:如何应对工期非合理要求
在极限压力下,管理者需像。原创 2025-01-29 22:45:41 · 959 阅读 · 0 评论 -
研发团队管理:价值显化工具包
以下是针对研发管理者在销售主导型公司中证明管理价值的:将技术指标转化为CEO理解的财务数据:某电商公司用此工具证明,投入200万优化系统架构,可带来年化1500万GMV增长,获得预算批准。:直观展示技术债务的累积后果fill:#333;color:#333;color:#333;fill:none;继续堆功能立即重构当前架构选择2年后系统崩溃3个月阵痛期后高效运转:某金融科技公司通过模拟演示,让管理层看到"只做需求不还债"将导致2年后维护成本翻3倍,成功争取重构资源。fill:#333;原创 2025-01-29 22:37:36 · 923 阅读 · 0 评论 -
研发团队管理:研发管理价值显性化
在销售主导的环境中,需要像"技术外交官"一样:既深谙技术本质,又精通商业规则,更懂得在复杂政治生态中守护专业底线。通过系统性、持续性的价值显性化工程,完全可以在销售主导型公司中建立技术管理的话语权。:某智能硬件公司销售团队主导决策,研发被视为"接单工厂",年人员流失率45%的三维策略,系统性证明管理价值。在销售主导型公司中,研发管理干部需要通过。每占用1人天需偿还2人天技术债。研发管理者的终极价值在于。绿色通道-消耗技术债额度。标准迭代-承诺交付日。原创 2025-01-29 16:03:00 · 607 阅读 · 0 评论 -
研发团队管理:研发管理工作指南
研发管理者在技术管理领域需扮演。原创 2025-01-28 10:55:23 · 812 阅读 · 0 评论 -
研发团队管理:代码管理
需要建立从版本控制到安全合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关键在于将管理要求转化为自动化流程,通过工具链实现"无形的严格管理",既保证质量又不束缚创造力。建议管理者定期开展"代码健康度巡检",用数据驱动持续改进,最终实现。研发团队在代码管理与程序开发中的管理工作是技术管理的核心战场,直接影响软件质量、交付效率和团队协作水平。关注公众号ictotalk 获取大量免费学习资源。:确保代码安全、可追溯、可协作。:保障代码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知识共享 + 质量把关。:防范风险 + 合规审计。:标准化 + 可预测性。原创 2025-01-27 21:12:59 · 715 阅读 · 0 评论 -
研发团队管理:核心工作和效能提升工具
优秀的研发管理者应当像交响乐团指挥:既精通每种乐器(技术能力),又擅长协调各声部(管理能力)。通过工具赋能、流程优化和数据驱动,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研发效能的持续突破。关键在于找到技术深度与管理广度的黄金平衡点,让工具为人服务,而非人被工具束缚。原创 2025-01-27 19:59:22 · 749 阅读 · 0 评论 -
研发管理:事业型与职责型的协同进化策略
卓越的技术组织应像量子纠缠态,既保持事业型的开拓性,又具备职责型的稳定性。关键在于构建允许"管理叠加态"存在的包容系统,通过机制设计而非人格改造实现动态平衡。建议每季度开展"管理波函数坍缩测试",在具体场景中观测并优化双型管理者的协同状态。(适用于硬科技企业)(适用于互联网企业)原创 2025-01-27 15:22:00 · 645 阅读 · 0 评论 -
研发团队管理:管理者管什么
既要精通每个乐器的演奏技巧(技术能力),又要协调整个乐团的和谐演奏(管理能力)。关键在于将管理工作转化为可感知的商业价值,用成果证明管理的必要性。原创 2025-01-26 15:24:22 · 930 阅读 · 0 评论 -
研发团队管理:管理者生存指南
在销售主导的文化中既要捍卫技术底线,又要精通商业语言。关键在于将管理工作转化为可感知的商业价值,用销售思维打败认知偏差。记住:在质疑声中,用数据说话;在压力之下,用成果证明。:培养销售高管的"技术味觉":用销售语言证明管理价值。:反向渗透销售决策链。原创 2025-01-26 13:03:46 · 479 阅读 · 0 评论 -
研发团队管理:管理认知困境
在销售导向型企业中,研发团队管理常面临"重业务轻技术"的认知困境。原创 2025-01-26 12:08:09 · 857 阅读 · 0 评论 -
研发团队管理:激发善意与严格管理的平衡
研发团队管理需要在激发善意与严格管理之间找到平衡点。过度强调激发善意可能导致团队缺乏执行力,而过度强调严格管理则可能抑制团队创造力和积极性。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根据团队特点和项目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打造高效、创新、充满活力的研发团队。原创 2025-01-23 14:50:37 · 321 阅读 · 0 评论 -
研发效能提升工具简介
提升研发团队的效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研发流程的规范、开发工具的优化、项目管理工具的使用等。原创 2024-07-09 20:05:10 · 527 阅读 · 0 评论 -
研发管理-质量与效率提升-混沌工程在携程的实践
研发管理-质量与效率提升-混沌工程在携程的实践前几天听了携程SRE运维总监方菊女士的演讲,特别有感触,也是因为负责的产品和项目团队在上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故障。本人前几篇文章介绍了携程在故障处理方面的经验介绍,又在网上查找到相关资料 混沌工程在携程的实践的pdf版,分享给大家。这还是2019年携程技术峰会上的分享,今年的分享跟此内容大体差不多,但是更升华和具体,ppt内容也更丰富。感谢携程运维总监的分享。对于研发团队,特别是中小型研发团队,可能没有专门的运维质量部门,需要原创 2020-12-27 21:18:06 · 8765 阅读 · 2 评论 -
研发管理-在团队中开展故障检验平台建设
在团队中开展故障检验平台建设学习携程SRE稳定性风险治理框架思路,并在团队开展了故障检验平台的建设,其建设的总体原则和路径有:1.验证历史故障的修复2.主动设计故障场景并发起挑战3.形成design for failure的文化**1.测试覆盖常见故障场景2.生产、测试环境少量演练3.生产关键应用的定期演练4.生产设定场景的随机演练5.生产全自动化演练和验证把上面的实践思路,同我们自身的研发管理和产品测试相结合,能得到很多的启发。通过故障检验思路,原则,方法,实践,将系统故障扼原创 2020-12-27 18:02:13 · 5608 阅读 · 0 评论 -
研发管理-故障处理-故障多样化演练场景
学习携程稳定性风险治理框架中,混沌工程构建原则,其中故障多样化演练场景,主要需思考设计的点有以下内容,其中的每一个点,都值得都需要再深入学习研究,此处分享整体概念和思路。Route: 路由层集群拉出流量突增限流证书错误Application:应用层依赖超时依赖异常OOM线程池满DATA:数据层Redis宕机Miss CacheRedis切换Redis延迟DB宕机DB连接满DB切换DB阻塞DB IO高OS:操作系统层服务器宕机High CPUHigh IOH原创 2020-12-27 17:50:24 · 5780 阅读 · 1 评论 -
研发管理-混沌工程原则
学习工行稳定性的风险治理框架中,里面有一项混沌工程。构建混沌工程需要具有以下原则:假定稳定的状态在生产环境进行演练 ?客户环境?持续的,自动的运行演练最小化爆炸半径多样化的鼓掌场景...原创 2020-12-27 17:39:09 · 5701 阅读 · 1 评论 -
研发管理-稳定性风险治理
研发管理-稳定性风险治理前言:在研发管理过程中,软件产品上线运行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故障问题,特别是新品上线。今年上线新品的时候,就出了很多故障,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包括产品的和研发团队的和我个人的。学习了devops的部分课程,其中,系统性的风险治理内容,影响深刻,很有启发,在这里总结和分享。故障前:**也就是开发,测试,实施等过程高可用架构设计故障恢复预案混沌工程故障中:异常检测故障定位故障隔离故障恢复故障后:故障复盘COE分析改进措施问题管理研发团队和研发管理人原创 2020-12-27 17:25:25 · 7103 阅读 · 1 评论 -
研发管理能力提升概述
研发管理能力提升研发过程规范性提升版本、制品统一管理明确的分支模型及合并策略变更过程规范化研发环境,服务器配置标准化质量管控加强测试左移,质量内建单元测试覆盖率提升自动化测试覆盖率提升完善质量规约并严格执行自动化能力提升构建自动化测试自动化部署自动化环境准备自动化...原创 2020-12-27 17:05:02 · 6776 阅读 · 1 评论 -
论35岁程序员技术转管理
今天偶然听了马士兵老师的课程,架构师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讲述,听到挺有感触的一段,分享给大家。每个程序员工作到了一定阶段,都会面临一个共同选择:走管理路线还是走技术专家路线?一:不要想着技术干不动了,转管理不是转管理,一定是技术干的特别出色,特别深入了,到后面补充上沟通、管理的软技能,走向更高的岗位。因此,最重要的还是技术,除非直接做的是项目经理,产品经理之类,不做开发的工作了。如果还是做开发的工作,则必须把技术学精通学深入。用到的语言学深入后,还要有架构思维,往架构师晋升。架构师需要的能力模块原创 2020-12-16 18:09:49 · 10251 阅读 · 4 评论 -
论从容自信---张含韵和涛声依旧有感
喜欢酸的甜,就是真的我。张含韵,2003年超级女声,最喜欢的选手,因其甜美的长相和歌声,深得广大宅男喜欢。而那时期的男孩子们,现如今早已经人到中年,为生活为家庭奋斗,无暇顾及其他,哪怕偶尔的娱乐节目的放松。最近得知张含韵,是听朋友聊起,张含韵沉寂十多年,又火了,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中,惊艳到大家。我也赶紧去看了下,曾经的邻家小妹,到如今通过自律和不断成长,表现从而和自信,形象气质更加优秀。从容而自信,多么真实真切的感受,偶然间也看到好友的一篇文章,文章的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也是关于...原创 2020-12-14 11:24:39 · 8670 阅读 · 2 评论 -
《李元芳履职记》读书笔记四 (完结)
决策不能拍脑袋 管理者不仅仅依靠“拍脑袋”进行决策,而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指导; (决策流程)工作分派就该这样做 管理者在分派下属工作时,不能“随性”,而应该依据科学的工作分派流程进行;“读书”才能赢 管理者要多学习,多读书,不断提升自己。看到的一句很有启发的话:读一本书不会让你有啥进步,每周一本可以;激励比监督更重要 管理者“不要像膏药一样贴在员工背上”,在必要监督的...原创 2019-12-01 21:56:40 · 8259 阅读 · 1 评论 -
《李元芳履职记》 读书笔记三 IT技术管理人员 团队管理
和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 中层管理者不宜和下属走得太近,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疏远下属固然不好,但和下属走得太近往往会对自己的管理工作造成负面影响;配合他人才能更好的成就自己 中层管理人员需要多配合兄弟部门的工作,而不是“自扫门前雪”,这样才能获得大家的支持,更好的一起完成公司的目标和任务;管理就是要贯彻执行 中层管理者既需要贯彻执行上司的意图,也需要为上司建言献策,并想方设法减少因上司考虑不...原创 2019-11-29 23:22:31 · 8218 阅读 · 0 评论 -
《李元芳履职记》读书笔记二 IT技术管理的沟通与团队建设
《李元芳履职记》读书笔记二 接一 https://blog.youkuaiyun.com/qq_45937199/article/details/10330522331. “添才”与“天才” 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升离不开积累,其实任何岗位都是一样,就像写博客,要想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提高知识积累广度深度,就需要不断的去积累,不断的写,不断的学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万小时定律 ...原创 2019-11-29 15:37:49 · 8564 阅读 · 1 评论 -
《李元芳履职记》 读书笔记一
最近看完了 《李元芳履职记》这本书,书中通过技术骨干李元芳成长为中层管理人员为路线,以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技术人员转变为中层管理需要面临的问题和学习的知识,里面提到的问题都是技术人员成长为管理者会碰到的,内容生动,知识点丰富,收益匪浅,现记录读书笔记,供大家一起学习。主要讲解的有以下问题和管理知识:赶鸭子上架 技术人员由于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被提拔为部门副经...原创 2019-11-29 13:36:09 · 8372 阅读 · 0 评论 -
技术管理之任务安排
最近读《李元芳升职记》,看到任务分配部分的内容,结合最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感觉到任务分配能力的重要性。中国领导者沟通容易存在问题是经常 “不要让我再说第二遍” “我说过多少遍了?” 这应该是管理沟通中存在的较大的问题。当管理者给团队成员分配任务时,不可以这样。同时,当我们把任务分配给队员,而队员没有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时,我们也不能将所有责任加之于队员,而是管理人员也同样需要 因人排工。按照李元芳...原创 2019-11-27 14:24:30 · 7907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