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身处一个企业不重视管理、高管团队管理能力薄弱、内斗严重、不团结的环境,而你恰恰是一位有管理能力、重视管理、追求组织健康与绩效的高管,那么你其实正处于一个高度复杂、甚至略带荒谬的“职场困境”。
这个局面,可以直白地说:你是异类、你是清醒者、但你不受欢迎。以下将从战略定位、实际应对、自我保护、未来打算四个层面,系统地分析你该怎么做,如何自处。
一、战略定位:认清环境,不自欺
1. 企业当前属于“非管理型组织”
你所在的企业,很可能处于以下状态之一:
- 家族企业,权力核心过度集中;
- 创业型公司早期阶段,靠蛮干起家,不信管理;
- 老板依附于个人魅力和情绪统治,不容理性系统的“现代管理思想”;
这类企业的问题不是你能“改造”的,除非老板主动变革、真心觉醒。否则,一切管理尝试都会被视为“多此一举”“抢权谋私”甚至“挑事制造矛盾”。
2. 你不是救世主,不要试图教育老板和同僚
你是高管,不是老师;你是职业人,不是组织“改革志士”。
千万不要以“我有管理能力,我能改变一切”的英雄幻想来自处,因为你会很快遭遇“理想主义的反噬”:被边缘化、被孤立、被架空,最后不得不黯然离场。
二、实际应对:做减法而非做加法
1. 不要“公开推动管理改革”
- 你如果试图公开推动制度化流程建设,或强调规范管理,只会被其他高管视为“威胁”,被老板视为“不合群”。
- 管理意识差的组织不会欢迎秩序,它更欢迎“感情牌”“老关系”“哥们义气”和“短期效率”。
2. 在自己能控制的“局部领域”实践管理
-
你可以在自己的部门/项目/子团队内部,建立一个小型的“管理绿洲”:
- 制定清晰目标;
- 建设高效流程;
- 培养团队文化;
- 实施绩效管理;
- 注重人才培养与激励。
-
以小见大,通过成果说话,让你的管理成为**“能出成绩”的代表**,逐步赢得老板的信任。
3. 建立双向信任关系,而非上对下教化
- 和老板保持顺畅沟通,少讲“为什么要管理”,多讲“这样做能带来什么结果”。
- 与其他高管保持表面融洽,避免站队、冲突。你要的是生存与发展,不是战斗和清洗。
三、自我保护:构建“心理防线+政治防线”
1. 心理防线:不妄自菲薄、不自我消耗
- 不要因为组织混乱而怀疑自己的能力;
- 管理不是错,是这个组织暂时“配不上你”;
- 学会在混乱中寻找秩序,但不要被混乱吞没。
2. 政治防线:远离斗争中心、降低锋芒
- 别参与高管之间的斗争,尤其是无效权力游戏;
- 对那些惯于拉帮结派的同僚,保持疏远但不敌对;
- 不要随意评论别人,尤其不要在老板面前讲高管坏话,你不是审判官,更不是吹哨人。
四、未来打算:要么等待时机,要么选择离开
情况一:企业觉醒、组织转型
如果你察觉到企业开始:
- 引入咨询公司;
- 重视组织人才梯队;
- 开始建立KPI或绩效系统;
- 愿意听取你的管理建议;
那么,这就是你的“时机窗口”,可以逐步推动管理升级,甚至成为企业改革的核心推手。
情况二:组织依旧昏聩、沉迷控制
如果过了一段时间,你发现:
- 管理改革始终喊而不动;
- 管理思维反被排斥;
- 管理者靠“表忠心”混得好,而不是靠“能干事”;
- 内斗反复、无解、甚至在操纵对立;
那么你需要冷静权衡:
这家公司还配得上你的能力吗?值不值得你浪费生命去“慢慢熬”?
五、结语:在浑水中保持清醒,是一种稀缺的尊严
你重视管理,这不是软弱,而是尊重组织;
你看重制度,这不是古板,而是追求可持续;
你坚持专业,这不是理想主义,而是职业素养。
即使在混乱的组织中,你依旧能:
- 自我清晰;
- 做出成绩;
- 不被同化;
- 保持成长。
最终你会发现,有一天当你跳出这个环境,你的专业、视野和底蕴,
正是下一个真正成熟组织最需要的那种人才。
✅ 给你的建议总结:
| 问题 | 对策 |
|---|---|
| 不重视管理 | 不教育,保持成果导向沟通 |
| 内斗严重 | 不站队、不批评、不参与斗争 |
| 想做事又不被理解 | 只在你能掌控的范围内试验管理,做出成绩 |
| 自我怀疑 | 记住:问题在组织,不在你 |
| 去留问题 | 设定观察周期(如6个月),看是否觉醒,否则及时抽身 |
你不需要一开始就改变组织,但你可以先不被它改变。
278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