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是互联网的二次革命。”
“区块链,是互联网2.0。”
“区块链,让我们从信息互联网跨越到价值互联网。”
这是从互联网发展的视角出发,对区块链有什么意义做出的一些回答。
谈起区块链的前景,人们会列举它能改变金融、能源、零售、文化、社交、游戏、物联网等,但我觉得,以上回答更为有力。
从 1994 年互联网开始商业化,经过近 25 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周围的一切——经济、产业、生活。互联网从 1995 年左右的“信息高速公路”的说法,变成了无处不在的力量。现在,如果区块链是互联网 2.0,互联网曾经带来的改变以区块链的方式再来一次,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步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各种意想不到的应用会涌现出来。
信息传递 VS 价值转移
之前,互联网处理的是“信息”;现在,互联网可以处理“价值”。从 2008 年到 2018 年,酝酿了近十年的区块链技术弥补了互联网与数字世界中一直缺失的另一半。区块链提供了在数字世界中处理价值所需的两个基础功能:价值表示与价值转移,让互联网跃迁到价值互联网(见图1)。
图:信息互联网 VS 价值互联网
1990 年,万维网协议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写道:“一旦我们通过万维网连接信息,我们就可以通过它来发现事实、创立想法、买卖物品,以及创建新的关系,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在过往时代不可想象的速度和规模来实现的。”到现在,互联网上的各种应用和服务,包括门户、视频、社交、即时通信、电商、打车、B2B、网络支付等,都是基于信息传递的基础设施、沿着他的设想逐步发展起来的。
在区块链出现之后,对照之下我们发现,信息传递的一个关键特征让互联网很强大,但有一个我们之前并未曾特别关注的限制: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复制。这一特征让我们在数字空间中进行价值转移时,必须依赖可信第三方的协助。那些可信第三方,即各种各样的中心化机构,比如亚马逊、淘宝、支付宝、优步、滴滴、爱彼迎、微信支付,一直以来像本来就应该有一样,存在于互联网产业之中。
不管是网络零售、生活服务交易,还是企业互联网,每个从事交易的互联网项目都需要价值转移的功能,而这些平台在交易中担任信用中介的角色。特别地,在互联网上进行金钱的转移时,我们需要信用中介来居中协调,为了进行在线支付,互联网上已经产生了专门的信用中介,如 PayPal、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直到 2008 年,当中本聪在比特币系统中开发出区块链这个底层技术,当他尝试创造新的技术来去掉这些信用中介,让网络本身来扮演信用中介的角色时,我们开始发现,现在互联网中的各种信用中介并非必须存在。
经过十年的发展,比特币系统展示了,在数字世界中价值表示可以去中心化,价值转移同样可以去中心化。
现在,我们仍需要各种“信用中介”,因为到现在为止互联网数字世界中的所有基础设施都是为了信息传递而建的。
未来,我们不再需要这些“信用中介”。基于区块链技术,我们可能建立一个通过网络本身进行价值表示、价值转移的全新交易基础设施。
如果价值表示和价值转移可去中心化,直接通过网络本身来进行,那么我们就将从“信息互联网”跨越到“价值互联网”。
要理解价值互联网,我们可以从对比信息传递方式和价值转移方式的差异开始。
详解价值转移的方式:记录
信息和价值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信息传递和价值转移的方式完全不同。接下来,我们分别对比几组线下物理世界和线上数字世界的案例。
报纸 VS 纸币
在线下物理世界中,信息的典型代表是报纸,而价值的典型代表是纸币。每一张报纸都是一样的,报纸编辑完成后,印刷机复制它,然后它被送到我们的手中。
对比而言,虽然纸币也是由印刷机印制的,每一张 100 美元纸币代表的价值是相等的,但每一张纸币都是不一样的,每一张都有唯一的序列号。
信息是可复制的,我可以复印一份报纸给你。价值不可以复制,我必须把100美元现金真的给你,而不能复印了给你。
到了互联网上,数字化的信息可以完美复制,这加快了信息的流动。而和价值有关的事物在互联网中没有发生同样倍数的变化。
报纸和纸币的对比如图 2 所示。
纸币的电子化:信用卡与在线支付
我们接着讨论现金交易。在商店中购物,我们付纸币现金,看起来在我们和商店收银员之间并没有任何中介。当然在这背后,这些现金会变成商店在银行账户上记录的数字,在现金交易完成之后有一个庞大的金融体系在运转。
当信用卡开始普及,现金开始被电子化的塑料卡片取代时,我们在刷卡支付时,一个第三方中介就出现在我们和收银员之间,它可能是维萨、万事达、银联等。这些信用中介做的事是:当我付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