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逻辑<3>——范式

本文围绕命题逻辑的范式展开,介绍了文字、析取子句、合取子句等基本概念,阐述了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的定义及构造方法。同时,讲解了主范式的定义、性质和构造方式,还涉及极小项与极大项的概念及主范式的唯一性证明,最后介绍了真值函数。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 3 \S3 §3 命题逻辑的范式

目的

在前一章节,已知任何命题公式都能通过逻辑等价关系简化,而不影响给定赋值下的运算结果,这样也就能考虑选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范式,来研究所有能转换到这个范式的命题公式的共性。

范式

定义3.1 文字 互补文字对

命题常元,命题变元及其否定统称为文字,一个命题常元 p p p称为正文字,一个命题常元的否定 ¬ p \neg p ¬p称为负文字,一个命题常元 p p p(或命题变元)以及其否定形式 ¬ p \neg p ¬p称为一对互补文字对。析取子句中含有互补文字对则为永真式,合取子句中含有互补文字对则为永假式。

定义3.2 析取子句 合取子句

文字或若干文字的析取称为析取子句,文字或若干文字的合取称为合取子句。

定义3.3 析取范式 合取范式

n n n个命题变元的命题公式 A A A, C C C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1. A ⇔ C A\Leftrightarrow C AC
  2. C C C A A A中所有命题变元的合取子句的析取。

则称 C C C A A A的析取范式。
n n n个命题变元的命题公式 B B B, D D D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1. B ⇔ D B\Leftrightarrow D BD
  2. D D D B B B中所有命题变元的析取子句的合取。

则称 D D D B B B的合取范式。
析取范式和析取范式统称为范式。

范式的构造方法

析取范式

按如下程序将命题公式 A A A转换为逻辑等价的析取范式:

  1. 利用蕴含等价式 A → B ⇔ ¬ A ∨ B A\to B\Leftrightarrow \neg A\vee B AB¬AB消去蕴含联结词 → \to ;
  2. 利用双向蕴含等价式 ( A ↔ B ) ⇔ ( A → B ) ∧ ( B → A ) \left ( A\leftrightarrow B \right )\Leftrightarrow \left ( A\to B \right )\wedge \left ( B\to A \right ) (AB)(AB)(BA)消去双向蕴含联结词 ↔ \leftrightarrow ;
  3. 利用德摩根律 ¬ ( A ∨ B ) ⇔ ¬ A ∧ ¬ B \neg \left ( A\vee B \right )\Leftrightarrow \neg A\wedge \neg B ¬(AB)¬A¬B; ¬ ( A ∧ B ) ⇔ ¬ A ∨ ¬ B \neg \left ( A\wedge B \right )\Leftrightarrow \neg A\vee \neg B ¬(AB)¬A¬B将否定联结词向内移动,直至作用于合取子句内的单个文字上;
  4. 利用双重否定律 A ⇔ ¬ ¬ A A \Leftrightarrow \neg \neg A A¬¬A保证每个变元前只有一个否定联结词。
  5. 利用分配律 A ∧ ( B ∨ C ) ⇔ ( A ∧ B ) ∨ ( A ∧ C ) A\wedge \left ( B\vee C \right )\Leftrightarrow \left ( A\wedge B \right )\vee \left ( A\wedge C \right ) A(BC)(AB)(AC),进一步化为析取范式。
合取范式

按如下程序将命题公式 A A A转换为逻辑等价的合取范式:

  1. 利用蕴含等价式 A → B ⇔ ¬ A ∨ B A\to B\Leftrightarrow \neg A\vee B AB¬AB消去蕴含联结词 → \to ;
  2. 利用双向蕴含等价式 ( A ↔ B ) ⇔ ( A → B ) ∧ ( B → A ) \left ( A\leftrightarrow B \right )\Leftrightarrow \left ( A\to B \right )\wedge \left ( B\to A \right ) (AB)(AB)(BA)消去双向蕴含联结词 ↔ \leftrightarrow ;
  3. 利用德摩根律 ¬ ( A ∨ B ) ⇔ ¬ A ∧ ¬ B \neg \left ( A\vee B \right )\Leftrightarrow \neg A\wedge \neg B ¬(AB)¬A¬B; ¬ ( A ∧ B ) ⇔ ¬ A ∨ ¬ B \neg \left ( A\wedge B \right )\Leftrightarrow \neg A\vee \neg B ¬(AB)¬A¬B将否定联结词向内移动,直至作用于析取子句内的单个文字上;
  4. 利用双重否定律 A ⇔ ¬ ¬ A A \Leftrightarrow \neg \neg A A¬¬A保证每个变元前只有一个否定联结词。
  5. 利用分配律 A ∨ ( B ∧ C ) ⇔ ( A ∨ B ) ∧ ( A ∨ C ) A\vee \left ( B\wedge C \right ) \Leftrightarrow \left ( A\vee B \right )\wedge \left ( A\vee C \right ) A(BC)(AB)(AC),进一步化为合取范式。

定理3.1 范式存在定理

任一命题公式均存在逻辑等价的合取范式与析取范式。

主范式

定义3.4 主范式

A A A的析取范式 C C C中,每个合取子句有 n n n个命题变元 { p 1 , p 2 , … , p i , … , p n ∣ i , n ∈ N + , 1 ≤ i ≤ n } \left \{ p_{1},p_{2},\dots, p_{i},\dots , p_{n} \mid i,n\in \mathbb{N^{+},1\le i \le n } \right \} {p1,p2,,pi,,pni,nN+,1in},每个命题变元 p i p_{i} pi都恰好只出现一次,则称 C C C A A A的主析取范式。
B B B的合取范式 D D D中,每个析取子句有 n n n个命题变元 { p 1 , p 2 , … , p i , … , p n ∣ i , n ∈ N + , 1 ≤ i ≤ n } \left \{ p_{1},p_{2},\dots, p_{i},\dots , p_{n} \mid i,n\in \mathbb{N^{+},1\le i \le n } \right \} {p1,p2,,pi,,pni,nN+,1in},每个命题变元 p i p_{i} pi都恰好只出现一次,则称 B B B D D D的主合取范式。
析取主范式和析取主范式统称为主范式。

主范式的性质

  1. 主范式确保了范式的唯一性,以主范式为中心,可以构造给定主范式的等价类,等价类中所有命题公式都与主范式逻辑等价,且具有相同的弄真指派和弄假指派。
  2. 永真式不存在主合取范式,规定永真式的主合取范式为 T T T
  3. 永假式不存在主析取范式,规定永假式的主析取范式为 F F F
  4. 设命题公式 A A A n n n个命题变元,则能构成 2 n 2^{n} 2n的析取子句(合取子句),选取析取子句(合取子句)构成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共有 ∑ k = 1 2 n C n k = 2 2 n \sum_{k=1}^{2^{n} } C_{n}^{k} =2^{2^{n} } k=12nCnk=22n种选择。
  5. 一个析取主范式永假,当且仅当其所有合取子句永假。
  6. 一个合取主范式永真,当且仅当其所有析取子句永真。

主范式的构造方法

<1>主析取范式
按如下程序将命题公式 A A A的析取范式转换为逻辑等价的主析取范式 C C C:

  1. 以析取范式中每个析取联结词 ∨ \vee 为界限划分合取子句;
  2. 对当前合取子句中的文字按下标数字从小到大排序;
  3. 检查当前合取子句是否包含所有 A A A的命题变元;
  4. 若无缺失编号,则跳过当前的合取子句,检查后一个合取子句;
  5. 若有缺失编号,则将缺失的最小编号标记为 i ( i ∈ N + , 1 ≤ i ≤ n ) i(i \in \mathbb{N^{+}},1\le i \le n) i(iN+,1in);
  6. 在当前合取子句 A j ( j ∈ N + , 1 ≤ j ≤ 2 n ) A_{j}(j \in \mathbb{N^{+}},1\le j \le 2^{n}) Aj(jN+,1j2n)末尾合取真命题 T T T,利用排中律 p i ∨ ¬ p i ⇔ T p_{i} \vee \neg p_{i} \Leftrightarrow T pi¬piT添加缺失的命题变元 p i p_{i} pi;
  7. 利用分配律 A j ∧ ( p i ∨ ¬ p i ) ⇔ ( A j ∧ p i ) ∨ ( A j ∧ ¬ p i ) A_{j}\wedge \left ( p_{i} \vee \neg p_{i} \right ) \Leftrightarrow \left ( A_{j}\wedge p_{i} \right ) \vee \left ( A_{j}\wedge \neg p_{i} \right ) Aj(pi¬pi)(Ajpi)(Aj¬pi),将 p i p_{i} pi ¬ p i \neg p_{i} ¬pi并入新的合取子句中。
  8. 利用恒等律 A ∧ T ⇔ A A \wedge T\Leftrightarrow A ATA; A ∨ F ⇔ A A\vee F\Leftrightarrow A AFA,同一律 A ∧ F ⇔ F A\wedge F\Leftrightarrow F AFF; A ∨ T ⇔ T A\vee T\Leftrightarrow T ATT,排中律 A ∨ ¬ A ⇔ T A\vee \neg A\Leftrightarrow T A¬AT,矛盾律 A ∧ ¬ A ⇔ F A\wedge \neg A\Leftrightarrow F A¬AF化简范式。
  9. 循环以上步骤2~7,当析取范式中的所有合取子句都包含所有 n n n个命题变元时,程序结束,所得公式 C C C A A A的主析取范式。

<2>主合取范式
按如下程序将命题公式 A A A的合取范式转换为逻辑等价的主合取范式 D D D:

  1. 以合取范式中每个合取联结词 ∧ \wedge 为界限划分析取子句;
  2. 对当前析取子句中的文字按下标数字从小到大排序;
  3. 检查当前析取子句是否包含所有 A A A的命题变元;
  4. 若无缺失编号,则跳过当前的析取子句,检查后一个析取子句;
  5. 若有缺失编号,则将缺失的最小编号标记为 i ( i ∈ N + , 1 ≤ i ≤ n ) i(i \in \mathbb{N^{+}},1\le i \le n) i(iN+,1in);
  6. 在当前析取子句 A j ( j ∈ N + , 1 ≤ j ≤ 2 n ) A_{j}(j \in \mathbb{N^{+}},1\le j \le 2^{n}) Aj(jN+,1j2n)末尾析取假命题 F F F,利用矛盾律 p i ∧ ¬ p i ⇔ F p_{i} \wedge \neg p_{i} \Leftrightarrow F pi¬piF添加缺失的命题变元 p i p_{i} pi;
  7. 利用分配律 A j ∨ ( p i ∧ ¬ p i ) ⇔ ( A j ∨ p i ) ∧ ( A j ∨ ¬ p i ) A_{j}\vee \left ( p_{i} \wedge \neg p_{i} \right ) \Leftrightarrow \left ( A_{j} \vee p_{i} \right ) \wedge \left ( A_{j}\vee \neg p_{i} \right ) Aj(pi¬pi)(Ajpi)(Aj¬pi),将 p i p_{i} pi ¬ p i \neg p_{i} ¬pi并入新的析取子句中。
  8. 利用恒等律 A ∧ T ⇔ A A \wedge T\Leftrightarrow A ATA; A ∨ F ⇔ A A\vee F\Leftrightarrow A AFA,同一律 A ∧ F ⇔ F A\wedge F\Leftrightarrow F AFF; A ∨ T ⇔ T A\vee T\Leftrightarrow T ATT,排中律 A ∨ ¬ A ⇔ T A\vee \neg A\Leftrightarrow T A¬AT,矛盾律 A ∧ ¬ A ⇔ F A\wedge \neg A\Leftrightarrow F A¬AF化简范式。
  9. 循环以上步骤2~7,当合取范式中的所有析取子句都包含所有 n n n个命题变元时,程序结束,所得公式 D D D A A A的主合取范式。

极小项与极大项

设命题公式 A A A n n n个命题变元,主合取范式为 C C C,主析取范式为 D D D
已知 A ⇔ C A \Leftrightarrow C AC, A ⇔ D A \Leftrightarrow D AD,则 A A A, C C C, D D D都在同一个等价类内,由于 A A A归属的等价类的成真赋值和成假赋值已经完全确定,所以主范式的唯一性证明思路是从给定命题公式 A A A的成真赋值和成假赋值出发,构造唯一的主范式。

定义3.5 极小项 极大项

设合取子句有 n n n个命题变元,若在合取子句中,每个命题变元对应的正负文字恰好都出现过一次,且只出现一次,而且所有文字按照下标 i ∈ [ 1 , n ] i \in \left [ 1,n \right ] i[1,n], i ∈ N + i\in \mathbb{N}^{+} iN+从小到大排序或字典排序,则称这样的合取子句为极小项,记为 m i m_{i} mi,
主析取范式是极小项的析取范式。
设合取子句有 n n n个命题变元,若在析取子句中,每个命题变元对应的正负文字恰好都出现过一次,且只出现一次,而且所有文字按照下标 i ∈ [ 1 , n ] i \in \left [ 1,n \right ] i[1,n], i ∈ N + i\in \mathbb{N}^{+} iN+从小到大排序或字典排序,则称这样析取子句为极大项,记为 M i M_{i} Mi
主合取范式是极大项的合取范式。

定理3.2

n n n个命题变元 ( p 1 , p 2 , ⋯   , p i , ⋯   , p n ) \left ( p_{1},p_{2},\cdots ,p_{i},\cdots ,p_{n} \right ) (p1,p2,,pi,,pn)对应的极小项 m i m_{i} mi和极大项 M i M_{i} Mi满足 ¬ m i ⇔ M i \neg m_{i}\Leftrightarrow M_{i} ¬miMi, m i ⇔ ¬ M i m_{i}\Leftrightarrow \neg M_{i} mi¬Mi

定理3.3 主范式的唯一性

任何命题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都存在,且具有唯一性。
A A A为永真式或永假式的情形过于平凡,略。
<1>主析取范式的唯一性
按如下流程从成真赋值构造主析取范式:

  1. 列出命题公式 A A A的真值表,找出所有的成真赋值;
  2. 找出一组成真赋值 α = ( α 1 , α 2 , ⋯   , α i , ⋯   , α n ) ( i , n ∈ N + , 1 ≤ i ≤ n , α i ∈ { 0 , 1 } ) \alpha=\left ( \alpha _{1},\alpha _{2},\cdots ,\alpha _{i},\cdots ,\alpha _{n} \right )( i,n\in \mathbb{N^{+},1\le i \le n },\alpha _{i}\in \left \{ 0,1 \right \} ) α=(α1,α2,,αi,,αn)(i,nN+,1in,αi{0,1})和对应的命题变元 ( p 1 , p 2 , ⋯   , p i , ⋯   , p n ) \left ( p_{1},p_{2},\cdots ,p_{i},\cdots ,p_{n} \right ) (p1,p2,,pi,,pn);
  3. 将成真赋值 α = ( α 1 , α 2 , ⋯   , α i , ⋯   , α n ) \alpha=\left ( \alpha _{1},\alpha _{2},\cdots ,\alpha _{i},\cdots ,\alpha _{n} \right ) α=(α1,α2,,αi,,αn)表示为 n n n位二进制数 α 1 α 2 … α i … α n \alpha _{1}\alpha _{2}\dots \alpha _{i}\dots\alpha _{n} α1α2αiαn,二进制数的第 i i i位表示对应的赋值 α i \alpha _{i} αi;
  4. 若二进制数的第 i i i位等于1,则正文字 p i p_{i} pi出现在极小项 m i m_{i} mi中,若二进制数的第 i i i位等于0,则负文字 ¬ p i \neg p_{i} ¬pi出现在极小项 m i m_{i} mi中,由此得到的 n n n个命题变元或命题变元的否定,合取即为一个极小项 m i m_{i} mi;
  5. 析取每个成真赋值对应的极小项 m i m_{i} mi,组成命题公式 A A A的主析取范式。

<2>主合取范式的唯一性
按如下流程从成假赋值构造主合取范式:

  1. 列出命题公式 A A A的真值表,找出所有的成假赋值;
  2. 找出一组成假赋值 α = ( α 1 , α 2 , ⋯   , α i , ⋯   , α n ) ( i , n ∈ N + , 1 ≤ i ≤ n , α i ∈ { 0 , 1 } ) \alpha=\left ( \alpha _{1},\alpha _{2},\cdots ,\alpha _{i},\cdots ,\alpha _{n} \right )( i,n\in \mathbb{N^{+},1\le i \le n },\alpha _{i}\in \left \{ 0,1 \right \} ) α=(α1,α2,,αi,,αn)(i,nN+,1in,αi{0,1})和对应的命题变元 ( p 1 , p 2 , ⋯   , p i , ⋯   , p n ) \left ( p_{1},p_{2},\cdots ,p_{i},\cdots ,p_{n} \right ) (p1,p2,,pi,,pn);
  3. 将成假赋值 α = ( α 1 , α 2 , ⋯   , α i , ⋯   , α n ) \alpha=\left ( \alpha _{1},\alpha _{2},\cdots ,\alpha _{i},\cdots ,\alpha _{n} \right ) α=(α1,α2,,αi,,αn)表示为 n n n位二进制数 α 1 α 2 … α i … α n \alpha _{1}\alpha _{2}\dots \alpha _{i}\dots\alpha _{n} α1α2αiαn,二进制数的第 i i i位表示对应的赋值 α i \alpha _{i} αi;
  4. 若二进制数的第 i i i位等于1,则正文字 p i p_{i} pi出现在极大项 M i M_{i} Mi中,若二进制数的第 i i i位等于0,则负文字 ¬ p i \neg p_{i} ¬pi出现在极大项 M i M_{i} Mi中,由此得到的 n n n个命题变元或命题变元的否定,析取即为一个极大项 M i M_{i} Mi;
  5. 合取每个成假赋值对应的极大项 M i M_{i} Mi,组成命题公式 A A A的主合取范式。

真值函数

定义3.6 真值函数

以逻辑联结词为运算符,定义域,值域均为 B B B的函数称为真值函数,每个给定的真值函数 F ( p 1 , p 2 , … , p i , … , p n ) F\left ( p_{1},p_{2},\ldots ,p_{i} ,\ldots ,p_{n} \right ) F(p1,p2,,pi,,pn), 1 ≤ i ≤ n 1\le i\le n 1in都有唯一的等价类与之一一对应,使得给定的真值函数与相应的等价类中的每个公式(尤其是主范式)都等值。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