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M内存三大特性:
原子性(只有一个语句):基本数据类型的访问读写是具备原子性的,若如需要更大范围的原子性, 。(即一个操作或者多个操作 要么全部执行并且执行的过程不会被任何因素打断,要么就都不执行,i++等操作) 需要synchronized关键字约束或lock体系的支持
可见性:当一个线程修改了共享变量的值,其他线程能够立即得知此修改。volatile、 synchronized、final三个关键字可以实现可见性
有序性:如果在本线程内观察,所有的操作都是有序的;如果在线程中观察另外一个线程,所有的操作都是无序的。(前半句是指"线程内表现为串行",后半句是指"指令重排序"和"工作内存与主内存同步延迟"现象。)
Java内存模型具备一些先天的“有序性”,即不需要通过任何手段就能够得到保证的有序性,这个通常也称为 happens-before 原则。如果两个操作的执行次序无法从happens-before原则推导出来,那么它们就不能保证它 们的有序性,虚拟机可以随意地对它们进行重排序。
happens-before原则(先行发生原则):
程序次序规则:一个线程内,按照代码顺序,书写在前面的操作先行发生于书写在后面的操作
锁定规则:一个unLock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同一个锁的lock操作
volatile变量规则:对一个变量的写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
传递规则:如果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B,而操作B又先行发生于操作C,则可以得出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C
线程启动规则: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先行发生于此线程的每个一个动作
线程中断规则:对线程interrupt()方法的调用先行发生于被中断线程的代码检测到中断事件的发生
线程终结规则:线程中所有的操作都先行发生于线程的终止检测,我们可以通过Thread.join()方法结束、 Thread.isAlive()的返回值手段检测到线程已经终止执行
对象终结规则:一个对象的初始化完成先行发生于他的finalize()方法的开始
也就是说,要想并发程序正确地执行,必须要保证原子性、可见性以及有序性。只要有一个没有被保证,就有可能 会导致程序运行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