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X/GTH的使用心得

原文:https://blog.youkuaiyun.com/qq_34746124/article/details/121052364

(想直接看GTX介绍的可略过以下文字)= = !

记得前几个月最开始接手PCI-E传输图像的节点时,内心还是比较反对的,因为之前买了一本PCI-Express 体系结构导读(强烈推荐),对PCI-e有了基本的了解,PCI-e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协议根本就学不会好吧,哈哈哈。可是出于学(还)习(要)就(打)要(工)自(赚)觉(钱)的想法,开始了不归路- -!

节点的基本概况都是基于PCI-e板卡实现的,实现两台服务器图像数据的传输,两边分别有一块PCI-e卡,内部用DDR存储,办卡之间用光纤传输,所以首先接触的就是光纤传输。GTX IP就成为了学习的重点。

第一次接触GTX 的时候,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直接就百度   "xilinx GTX IP"  ,上手就要配置IP核,但是这样即便我按照例程配置完了IP之后,依旧感觉走马观花一样,对transceiver一样是一头雾水,尤其是时钟源,传输位宽的各种配置,更是让人头疼。最终跌跌撞撞的配置完IP,哇,终于可以用了,打开example design ,  烧写到FPGA,或者是用ibert  测试一下眼图看看光纤传输的质量,可是这一套下来依旧觉得 '空虚'(因为我本来就啥也没干,都是Xilinx帮忙做好了) ,本着早看晚看都得看的原则,我决定稍微多看点东西。

正文

GT:吉比特收发器,即Gigabit Transveiver 

为什么大家见到还有GTP,GTH等等呢,因为不同系列对于GT的叫法不同,例如:

A7的GTP,V7的GTH,K7的GTX,还有少量V7的GTZ。他们之间区别在于最高的线速率不同,其中GTZ最大,接着是GTH,GTX,最后是GTP,但是结构都大体相同,因为我用的K7,所以就以K7为例介绍一下GTX Transceiver的结构。

以XC7K325T为参考:

由图中可知,k7系列Transceiver的总体结构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

  • 4个GTX Quad
  • 每个Quad 含有四个CHANNEL
  • I/O,MMCM时钟列 

GTX Quad 的具体组成如下图所示:

由4个GTXE2_CHANNEL原语和1个GTXE2_COMMON原语组成 。

GTXE2_CHANNEL原语包含一个CPLL(也就是Channel PLL),一个transmitter(发送器),以及一个receiver
(接收器)

GTXE2_COMMON原语包含一个LC-tank PLL (QPLL),即QUAD GTX公用的PLL。

下面是GTXE2_CHANNEL拓扑结构:

图中上半部分为Transmitter 结构,包括PCS和PMA

PCS(Physical Coding Sublayer):即物理编码子层,包含8B/10B编解码、缓冲区、通道绑定和时钟修正等电路。

PMA(Physical Media Attachment):即物理媒介适配层,包含高速串并转换PISO,SIPO、预/后加重、接收均衡以及时钟恢复等电路 。

以发送端为例说明数据处理大概过程:首先用户数据通过右侧的FPGA TX Interface接口接入8B/10B编码模块后,进入一个发送缓冲区Phase Adjust FIFO,该缓冲区主要功能是隔离PCS和PMA时钟域,解决速率匹配和相位差异等问题,然后经过serdes进行并串转换(PISO,parallel-in-serial-out),如果需要,还可以使用进阶功能(预加重,后加重)。

接收端与发送端相似,接收端缓冲区RX Elastic Buffer 还具有时钟纠正和通道绑定等功能,这种复杂功能后续再研究。

先介绍这么多,具体的时钟关系等有空再写.

(书中自有颜如玉)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