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子系统研究

本文详细分析了Linux内核输入子系统,包括驱动分析、整体结构、多层面联系及初始化过程。探讨了驱动与输入子系统如何通过input_dev结构体建立联系,并解析了事件处理流程,特别是input_report_abs函数在事件上报中的作用。此外,还研究了open函数的调用路径,揭示了evdev在事件处理中的关键角色。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输入子系统驱动分析

之前分析触摸屏驱动仅仅从触摸屏驱动层面进行的分析,没有结合输入子系统进行分析,分析不够全面,这里首先对输入子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然后结合输入子系统,对触摸屏驱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输入子系统整体分析

经过查询一系列的资料,对输入子系统有了一定的概念,首先讲一下关于输入子系统存在的作用。
输入子系统能够为输入设备提供很多的接口,这么做有很多的好处。
1、能够为驱动提供很多的接口,驱动可以调用这些接口,就可以节省时间,不再重复的去实现相同的接口。
2、用户层要实现功能也只需要调用事件处理层的接口,来是相应的功能。
针对以上优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输入子系统的组成

多个层面之间的联系

初始化过程

首先分析驱动层与输入子系统核心层的联系。
继续以触摸屏驱动为例,驱动层与输入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是在probe函数中实现的。

	input_dev = input_allocate_device();
	if (!input_dev) {
   
		dev_err(&pdev->dev, "failed to allocate input device.\n");
		err = -ENOMEM;
		goto err_free_mem;
	}
	ts_dev->input = input_dev;

这是probe函数中申请的input_dev结构体,并且将结构体赋予给了ts_dev结构体,也就是说触摸屏设备结构体中包含了input结构体的信息。

	input_dev->name = "Resistance_ts";
	input_dev->dev.parent = &pdev->dev;

	input_dev->evbit[0] = BIT_MASK(EV_KEY) | BIT_MASK(EV_ABS);
	input_dev->keybit[BIT_WORD(BTN_TOUCH)] = BIT_MASK(BTN_TOUCH);

	input_set_abs_params(input_dev, ABS_X,
			ts_dev->x_min ? : 0,
			ts_dev->x_max ? : MAX_12BIT,
			0, 0);
	input_set_abs_params(input_dev, ABS_Y,
			ts_dev->y_min ? : 0,
			ts_dev->y_max ? : MAX_12BIT,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塔通天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