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详解BCELoss和BCEWithLogitsLoss

本文深入解析BCELoss在图片多标签分类任务中的应用,通过具体实例详细展示了损失函数的计算过程,包括Sigmoid激活函数的作用及BCELoss公式解释。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BCELoss

在图片多标签分类时,如果3张图片分3类,会输出一个3*3的矩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先用Sigmoid给这些值都搞到0~1之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设Target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CELoss是−1n∑(yn×ln⁡xn+(1−yn)×ln⁡(1−xn))-\frac 1 n\sum(y_n \times \ln x_n+(1-y_n) \times \ln(1-x_n))n1(yn×lnxn+(1yn)×ln(1xn))
其中y是target,x是模型输出的值。
所以对于第一行:
第一列0×ln⁡0.3992+(1−0)×ln⁡(1−0.3992)=−0.50950 \times \ln 0.3992+ (1-0) \times \ln (1-0.3992)=-0.50950×ln0.3992+(10)×ln(10.3992)=0.5095
第二列1×ln⁡0.2232+(1−1)×ln⁡(1−0.2232)=−1.49971 \times \ln 0.2232+ (1-1) \times \ln (1-0.2232)=-1.49971×ln0.2232+(11)×ln(10.2232)=1.4997
第三列1×ln⁡0.6435+(1−1)×ln⁡(1−0.6435)=−0.44081 \times \ln 0.6435+ (1-1) \times \ln (1-0.6435)=-0.44081×ln0.6435+(11)×ln(10.6435)=0.4408
第二行:
第一列0×ln⁡0.3800+(1−0)×ln⁡(1−0.3800)=−0.47800 \times \ln 0.3800+ (1-0) \times \ln (1-0.3800)=-0.47800×ln0.3800+(10)×ln(10.3800)=0.4780
第二列0×ln⁡0.3044+(1−0)×ln⁡(1−0.3044)=−0.36300 \times \ln 0.3044+ (1-0) \times \ln (1-0.3044)=-0.36300×ln0.3044+(10)×ln(10.3044)=0.3630
第三列1×ln⁡0.3241+(1−1)×ln⁡(1−0.3241)=−1.12671 \times \ln 0.3241+ (1-1) \times \ln (1-0.3241)=-1.12671×ln0.3241+(11)×ln(10.3241)=1.1267
第三行:
第一列1×ln⁡0.6281+(1−1)×ln⁡(1−0.6281)=−0.46511 \times \ln 0.6281+ (1-1) \times \ln (1-0.6281)=-0.46511×ln0.6281+(11)×ln(10.6281)=0.4651
第二列0×ln⁡0.4689+(1−0)×ln⁡(1−0.4689)=−0.63280 \times \ln 0.4689+ (1-0) \times \ln (1-0.4689)=-0.63280×ln0.4689+(10)×ln(10.4689)=0.6328
第三列1×ln⁡0.3834+(1−1)×ln⁡(1−0.3834)=−0.95871 \times \ln 0.3834+ (1-1) \times \ln (1-0.3834)=-0.95871×ln0.3834+(11)×ln(10.3834)=0.9587
去掉负号求个均值:
0.5095+1.4997+0.44083=0.8167\frac {0.5095+1.4997+0.4408} {3} = 0.816730.5095+1.4997+0.4408=0.8167
0.4780+0.3630+1.12673=0.6559\frac {0.4780+0.3630+1.1267} {3} = 0.655930.4780+0.3630+1.1267=0.6559
0.4651+0.6328+0.95873=0.6855\frac {0.4651+0.6328+0.9587} {3} = 0.685530.4651+0.6328+0.9587=0.6855
再取个平均:
0.8167+0.6559+0.68553=0.7194\frac {0.8167+0.6559+0.6855} {3} = 0.719430.8167+0.6559+0.6855=0.7194
下面我们用BCELoss来验证一下Loss是不是0.719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emmm应该是我上面每次都保留4位小数,算到最后误差越来越大差了0.0001。不过也很厉害啦哈哈哈哈哈!

BCEWithLogitsLoss

BCEWithLogitsLoss就是把Sigmoid-BCELoss合成一步。我们直接用刚刚的input验证一下是不是0.719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嘻嘻,我可真是太厉害啦!

如果你也觉得我很厉害,请打赏以鼓励我做的更好,非常感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hink>好的,我现在要回答用户关于二元交叉熵损失(BCE Loss)的问题。首先,我需要确认用户的需求,他们可能想了解BCE Loss的基本概念、在PyTorchTensorFlow中的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或优化技巧。接下来,我需要整理相关知识,确保信息准确,并且引用提供的参考资料中的相关内容。 首先,BCE Loss用于二分类任务,衡量模型输出与真实标签之间的差异。数学公式是关键,需要正确使用LaTeX格式,如用户指定的行内公式用$...$,独立公式用$$...$$。例如,BCE的公式应该是: $$L = -\frac{1}{N} \sum_{i=1}^N [y_i \log(p_i) + (1 - y_i)\log(1 - p_i)]$$ 这里要解释每个符号的含义,比如$y_i$是真实标签,$p_i$是预测概率,N是样本数量。 接下来是框架中的实现部分。用户提到了PyTorchTensorFlow,我需要分别说明。在PyTorch中,有`BCELoss``BCEWithLogitsLoss`两个类,后者包含了Sigmoid层,数值稳定性更好。需要给出示例代码,比如使用`BCEWithLogitsLoss`的模型定义训练步骤,同时注意输入数据的格式,是否需要经过Sigmoid激活。 对于TensorFlow,可以使用`tf.keras.losses.BinaryCrossentropy`,同样有两种情况:输出层是否有Sigmoid激活。需要强调`from_logits`参数的作用,如果设置为True,则自动应用Sigmoid,避免数值问题。给出一个简单的代码示例,比如编译模型时指定损失函数。 然后,注意事项部分需要涵盖输入数据的范围,确保预测值在(0,1)之间,或者在`BCEWithLogitsLoss`中使用logits。数值稳定性问题,比如对数计算可能出现的NaN,使用框架内置函数可以避免。类别不平衡的情况,可以引入权重参数或调整损失函数。 在参考用户提供的引用时,例如引用[3]提到不同框架的扩展性工具支持,可以提到PyTorchTensorFlow的社区资源丰富,而DeepSeek可能适用性较低。引用[4]中提到的`model.summary()``plot_model()`在示例代码中可以展示如何使用,比如在TensorFlow中编译模型后查看结构。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需要考虑用户可能的后续疑问,比如多标签分类的应用、数值稳定性的具体方法、处理不平衡数据的策略,以及与其他损失函数的比较。 需要检查所有数学公式是否符合格式要求,行内公式是否正确使用$符号,独立公式是否单独成段。代码块要正确标注语言类型,保持语法正确。整个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并自然融入引用内容。</think>### 二元交叉熵损失(BCC Loss详解 二元交叉熵损失(Binary Cross-Entropy Loss,BCE Loss)是二分类任务中常用的损失函数,用于衡量模型预测概率与真实标签之间的差异。其数学定义为: $$L = -\frac{1}{N} \sum_{i=1}^N \left[ y_i \log(p_i) + (1 - y_i)\log(1 - p_i) \right]$$ 其中,$y_i \in \{0,1\}$为真实标签,$p_i \in (0,1)$为预测概率,$N$为样本数量[^1]。 --- ### 在PyTorch中的实现 PyTorch提供了两种实现方式: 1. **`BCELoss`**:需手动对模型输出应用Sigmoid函数。 2. **`BCEWithLogitsLoss`**:自动包含Sigmoid层,数值稳定性更好(避免$\log(0)$导致NaN)。 ```python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 方式1: BCELoss(需显式Sigmoid) model = nn.Sequential(nn.Linear(10, 1), nn.Sigmoid()) criterion = nn.BCELoss() output = model(input) loss = criterion(output, target) # 方式2: BCEWithLogitsLoss(推荐) model = nn.Linear(10, 1) # 无需Sigmoid criterion = nn.BCEWithLogitsLoss() output = model(input) loss = criterion(output, target) ``` --- ### 在TensorFlow中的实现 TensorFlow通过`tf.keras.losses.BinaryCrossentropy`实现,同样支持两种模式: - 若模型输出未经过Sigmoid,需设置`from_logits=True`。 - 若输出已归一化,则设为`from_logits=False`。 ```python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 方式1: 输出层含Sigmoid model = tf.keras.Sequential([ tf.keras.layers.Dense(1, activation='sigmoid') ]) model.compile(loss=tf.keras.losses.BinaryCrossentropy(), optimizer='adam') # 方式2: 输出层无激活函数(推荐) model = tf.keras.Sequential([tf.keras.layers.Dense(1)]) model.compile( loss=tf.keras.losses.BinaryCrossentropy(from_logits=True), optimizer='adam' ) ``` --- ### 注意事项 1. **输入范围** - 使用`BCELoss`时,预测值需在$(0,1)$之间(通过Sigmoid约束)。 - 使用`BCEWithLogitsLoss`或`from_logits=True`时,模型直接输出logits(未归一化),框架内部优化计算稳定性[^3]。 2. **数值稳定性** 避免直接计算$\log(p_i)$,框架内置函数会通过数值裁剪(如添加$\epsilon$)防止梯度爆炸或NaN。 3. **类别不平衡** 可通过`weight`参数调整样本权重(如正样本权重=负样本数量/总样本数): ```python # PyTorch示例 pos_weight = torch.tensor([10.0]) # 假设正样本占比10% criterion = nn.BCEWithLogitsLoss(pos_weight=pos_weight) ``` --- ### 相关工具与扩展 - **模型结构可视化**:如TensorFlow的`model.summary()``plot_model()`可快速检查输出层设计[^4]。 - **混合框架支持**:部分场景可将PyTorch与Python科学计算库(如`matplotlib`)结合使用[^1]。 ---
评论 69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牛哥123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