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Busybox

1.由前面内核启动流程可知,内核启动的最后一步就是启动init进程,代码在init/main.c中,如下:

 

(1)打开标准输入、标准输出、标准错误设备。

756行尝试打开/dev/console设备文件,如果成功,它就是init进程标准输入设备。

759760将文件描述符0复制给文件描述符1、2,所以标准输入、标准输出、标准错误都对应一个文件。



Busybox init进程的启动过程

。。。

编译/安装Busybox

从网上下载busybox-1.7.0.tar.bz2

使用命令tar xjf busybox-1.7.0.tar.bz2解压

Busybox集合了几百个命令,在一般系统中并不需要全部使用。可以通过配置Busybox来选择这个命令、定制某些命令的功能、指定Busybox的连接方法、指定Busybox的安装路径。

2.配置Busybox

busybox目录下执行”make menuconfig”命令即可进入配置界面。如下:




此处使用默认配置,直接退出即可。

下面讲一些选项,供参考。Busybox的配置过程大多是选择、去除各种命令。

1)设置“TAB”键补全功能。


2)连接/编译选项

 

3)选择tar命令

 

4)Linux Module Utilities选项

 

5)Linux System Utilities选项

 

5)Networking Utilities选项

 

设置完成后,就可以编译和安装Busybox了。

2.编译和安装Busybox




接下来先安装glibc库,再继续构建根文件系统

Glibc库的位置是/work/tools/gcc-3.4.5-glibc-2.3.6/arm-linux/lib

库里面的目录、文件可以分为8类:



接下来安装glibc库,假设要构建的根文件系统目录为/work/nfs_roo/fs_mini。执行下面:


把库文件拷贝到/work/nfs_roo/fs_mini里,完成。

上面介绍了如何安装Busyboxglibc库,建立了bin/sbin/usr/bin/usr/sbinlib/等目录,最小根文件系统的大部分目录、文件已经建好。下面介绍剩下的部分,假设开发板的根文件系统在主机上的目录为/work/nfs_root/fs_mini。

1.构建etc目录

init进程根据/etc/inittab文件来创建其他子进程,比如调用脚本文件配置IP地址、挂接其他文件系统,最后启动shell等。

etc目录下的内容取决于要运行的程序,本节只需要创建3个文件:etc/inittab、etc/init.d/rcS、etc/fstab。

1)创建etc/inittab文件


2)创建etc/init.d/rcS文件


3)创建etc/fstab文件


2.构建dev目录

1)静态创建设备文件(由开发者事先创建好,不是内核自动创建的)


2)使用mdev创建设备文件


3.创建其他目录


现在,/work/nfs_root/fs_mini目录下就是一个非常小的根文件系统。开发板可以将它作为网络文件系统直接启动。

如果要烧入开发板,还需要将它制作为一个映像文件。



<think>好的,用户想了解如何将BusyBox的microcom工具移植到特定平台或环境中。我需要根据提供的引用资料和已有的知识来构建一个清晰的步骤指南。首先,确认用户的需求是移植microcom,属于BusyBox的一部分,因此需要整体移植BusyBox到目标平台。 首先,移植BusyBox通常涉及交叉编译。用户需要准备交叉编译工具链,确保与目标平台的架构匹配,比如ARM或RISC-V。接着,配置BusyBox的功能选项,这里需要特别启用microcom。查看引用中的示例,microcom的使用涉及到串口设备,如/dev/ttyS0,所以目标系统的内核需要支持对应的串口驱动。 然后,考虑配置文件。根据引用3,BusyBox的init系统会读取/etc/inittab,这可能影响系统启动时的服务配置。虽然microcom本身可能不需要inittab配置,但整个BusyBox的环境需要正确设置,特别是在嵌入式系统中,可能需要手动创建必要的设备节点,比如/dev/ttyUSB2或/dev/ttyS0,确保权限正确。 接下来是测试阶段。编译完成后,将生成的BusyBox二进制文件传输到目标平台,并通过命令行调用microcom,如引用1和2中的示例,使用-s指定波特率,-t设置超时。需要验证串口通信是否正常,可能还需要其他工具配合测试。 可能的问题点包括交叉编译工具链的不兼容,内核驱动缺失导致串口无法访问,或者文件系统缺少必要设备节点。用户需要逐步检查这些方面,确保每个步骤正确。另外,如果目标平台使用不同的初始化系统,可能需要调整启动脚本,确保microcom在需要时自动运行。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帮助用户深入理解移植过程中的其他考虑因素,如依赖库、静态编译、配置文件调整等。确保回答结构清晰,步骤明确,用户能够跟随操作。</think>### BusyBox microcom 移植与跨平台适配方法 #### **1. 基础环境准备** - **交叉编译工具链**:根据目标平台架构(如ARM、RISC-V、MIPS)安装对应的工具链。例如,RISC-V平台可使用`riscv64-linux-gnu-gcc`[^3]。 - **内核支持**:确保目标平台内核已启用`TTY`和串口驱动(如`ttyS0`或`ttyUSB*`设备节点)[^2]。 #### **2. 获取并配置BusyBox源码** - 下载BusyBox源码: ```bash git clone git://busybox.net/busybox.git cd busybox ``` - **启用microcom功能**: - 执行`make menuconfig`进入配置界面。 - 导航至 `Linux System Utilities → microcom`,按空格键启用(显示`[*]`)。 - 保存配置后退出。 #### **3. 交叉编译BusyBox** - 指定目标平台工具链: ```bash make CC=riscv64-linux-gnu-gcc # 替换为实际工具链名称 ``` - 编译完成后生成`busybox`二进制文件,通过`file busybox`确认架构匹配。 #### **4. 文件系统适配** - **设备节点创建**:在目标系统的`/dev`目录下创建对应串口设备(如`ttyS0`): ```bash mknod /dev/ttyS0 c 4 64 # 主设备号4为TTY设备,次设备号依具体串口调整 ``` - **权限配置**:确保用户有访问权限: ```bash chmod 666 /dev/ttyS0 ``` #### **5. 集成到目标系统** - **静态编译(可选)**:若目标环境缺少动态库,编译时添加`CONFIG_STATIC=y`配置。 - **文件系统打包**:将编译后的`busybox`和依赖文件(如`/etc/inittab`)放入目标文件系统镜像(如通过`buildroot`或手动打包)。 #### **6. 功能验证** - 在目标平台执行命令测试: ```bash ./busybox microcom -t 5000 -s 115200 /dev/ttyS0 # 设置5秒超时,波特率115200 ``` - 若需长期运行,移除`-t`参数避免自动退出[^1]。 #### **关键问题排查** 1. **串口无响应**:检查内核日志`dmesg | grep tty`确认驱动加载。 2. **权限错误**:使用`strace`跟踪系统调用,确认`/dev/ttyS*`访问权限。 3. **编译失败**:检查工具链与内核头文件路径是否匹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qlexcel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