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协同技术与政策影响
1. 精准农业概述
精准农业(PA)是一种允许农民和食品生产者优化投入的概念,旨在提高生产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同时降低成本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发达国家由于农场规模大且具备作物生产机械化系统,通常更倾向于采用精准农业。其方法包括收集、分析和绘制田间不同位置的生产力、土壤质量参数和环境水平数据,以确定适用于田间的投入量,如水分、养分和肥料。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精准农业技术仍然普遍缺失。这些地区的农田规模较小,技术获取、培训和资金投入也非常有限。尽管如此,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仍在探索可用资源和手段,以提高农业生产和生产力。
到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达到约95亿,粮食产量需翻倍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精准农业作为一项新技术,能够帮助农民在相同的土地面积上养活更多的人。在农业革命之前,全球近90%的人口从事小农农业。如今,这一趋势已发生巨大变化,80%的发达国家人口从事服务业。随着农业劳动力的稳步减少,农民的年龄不断增加,年轻人对农业的参与度较低。例如,在韩国,超过一半的农田由60岁以上的人拥有,超过40%由65岁以上的人拥有。值得注意的是,全球5%从事农业的人口贡献了60%的全球经济。这一现实促使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通过现代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来解决农业挑战,而第四次工业革命(4IR)正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精准农业,有时也被称为数字农业,是农业革命第三阶段的产物。在1900 - 20世纪30年代的机械化时代和20世纪60年代的绿色革命之后,精准农业应运而生。其第一次革命形式包括天气预报、航空和卫星图像以及不同的肥料施用方式。第二阶段的发展涉及机器数据的聚合,用于地形测绘、土壤数据收集和更精确的农业作业。在第四次食品革命(Food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6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