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电缆理论:神经元膜电位行为的基础
1. 线性电缆理论基础
1.1 电缆理论的基本假设与方程推导
在研究神经元的电活动时,线性电缆理论是理解膜电位行为的重要基础。首先,我们定义了一些关键参数。其中,$r_a = R / \Delta x$ 是电缆单位长度的细胞内电阻,单位为欧姆每厘米。$I_i$ 是沿电缆流动的细胞内核心电流,假设当电流向右流动(即 $x$ 值增加的方向)时为正。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守恒定律,流入和流出任何特定节点的所有电流之和必须为零。将其应用于图 2.2B 中 $x$ 处的节点,我们得到相关方程:
- 方程(2.3)
- 当 $\Delta x \to 0$ 时,以微分形式表示为方程(2.4)
将方程(2.2)的空间导数插入方程(2.4),得到方程(2.5)。这个二阶常微分方程,结合适当的边界条件,描述了具有欧姆细胞内细胞质的一维电缆结构中的膜电位,而不考虑神经元膜的确切性质。
1.2 线性电缆方程
之前我们讨论了被动膜片的性质,假设膜电流包括电容(方程 1.3)和电阻(方程 1.4)两个分量。考虑外部电流项 $I_{inj}(x, t)$,电缆单位长度的膜电流 $i_m$ 由方程(2.6)给出,其中 $r_m$ 是单位长度纤维的膜电阻,单位为欧姆 - 厘米。
如果所研究的被动纤维沿长度方向的电学性质恒定,我们可以用方程(2.6)替换方程(2.5)右侧的 $i_m(x, t)$,并将两边乘以 $r_m$,得到方程(2 - 7)。这里引入了两个重要的常数:膜时间常数 $\tau_m = r_m c_m$ 和稳态空间常数 $\lambda = (r_m / r_a)^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