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应用类型与特点解析
寓教于乐的平衡
如今,即便偏向娱乐的应用,如 YouTube Kids,也将教育内容置于重要位置。这是因为教育元素不仅有市场需求,还能缓解家长对孩子屏幕使用时间的担忧。
不过,寓教于乐并非是教育价值和娱乐价值各占 50% 的完美组合,其比例会因产品而异。在设计产品时,需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微妙平衡。如果过于注重学习,产品可能会变得枯燥,孩子不愿使用,这不仅浪费家长的钱,还会招致负面评价;但如果只是单纯有趣而缺乏教育价值,产品对孩子的发展没有帮助,也难以获得家长的青睐。影响产品教育属性认知的因素众多,包括营销方式、是否得到专家或研究的认可、是否在学校使用,以及是否依托具有教育公信力的品牌或知识产权,例如芝麻街。
不同类型的儿童应用体验
教育类应用
教育类应用(包括带有游戏化元素的)深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喜爱,因此也是较为盈利的应用类型。设计这类应用颇具挑战性,因为设计师通常并非教育专家,所以邀请学科专家(如认证教师)的帮助十分必要。他们能够根据目标年龄群体和相关标准,塑造应用的体验、活动及其难度水平,使应用具有可信度和权威性。获取认证或奖项(如教师选择奖)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可信度,在营销时也更具优势。
例如,StoryBots Classroom 是围绕 StoryBots 知识产权开发的面向幼儿园的电子学习平台,它高度聚焦教育。在设计过程中,由于要遵循美国政府的学前教育指导方针(Common Core Standards),非教育专业出身的设计师通过与教育顾问密切合作,并让数千名真实教师参与封闭测试,进行定量研究和收集反馈,才确保了应用符合教育要求。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0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