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所谓的参数是什么?大模型为什么需要训练?大模型训练到底干了什么?

大模型的本质是机器学习,机器学习的本质就是一种数学模型。

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某某大模型有多少参数,某某大模型参数量又提升了,这里所说的参数到底是什么?

我们知道大模型是训练出来的,那么哪些训练数据都跑哪去了,大模型训练的过程中都干了什么? 为什么大模型需要训练?

01

大模型的参数到底是什么?

我们知道大模型的发展从刚开始的几百个参数,到现在的上千亿个参数,比如GPT-3就有一千七百多亿个参数。

而随着参数数量的提升,大模型的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强大,特别是现在GPT-4o的出现,大模型已经可以和人类进行正常的语音和视频交流。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参数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件事,不要把训练数据当作参数;训练数据是训练数据,参数是参数。

大模型是基于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大量数据训练出来的模型,所以叫做大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现在主流的大模型都是基于神经网络模型构建的模型,不论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还是循环神经网络(RNN),亦或者是Transformer神经网络等。

但神经网络模型只是机器学习模型中的一个分类,其它还包括支持向量机,决策树,回归模型等。

而这里说的大模型的参数,是基于神经网络模型而构建的参数。我们知道,神经网络模型有很多层,每一层都有很多个神经元,而每一层又需要进行连接;

这就是大模型参数的由来,比如权重与偏置,就是每个神经元都有的参数。

一般情况下,大模型的参数是在网络架构时就设定好的,参数数量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但也有例外情况,比如动态神经网络就会对参数数量进行动态调整。

02

大模型训练的具体过程?

我们都知道,训练大模型需要准备大量的数据,然后对模型进行训练。那么这个训练的过程到底是干了什么,哪些训练数据的作用是什么?

其实说白了,大模型训练的本质就是调整参数。

在前面我们说了,大模型有很多个参数,现在的大模型基本上参数都是以亿为单位;当然,参数的数量根据大模型的架构而有所不同。

训练的过程其实就是把训练数据输入到大模型中,然后模型根据这些数据对参数进行调整的过程,以求达到一个最优解。

如果把神经网络看作一个黑盒,那么我们输入数据,经过神经网络这个黑盒处理之后,再输出我们的数据。

如下图所示,就是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神经网络单层模型

类似于人体有无数个神经元组成,而从数学理论来说,更多的神经元与更复杂的神经网络架构,就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数据处理。

所以,就有了多层的神经网络架构,如下图所示,神经网络由多个神经层组成。如GPT-3就有96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多层神经网络

这就是神经网络的模型架构。

训练开始时,需要把训练数据输入到模型中,具体的输入方式这里暂不讨论,我们只需要知道训练数据需要输入到神经网络中即可。

因为模型有多个神经层,所以训练数据从输入层进入大模型之后;需要在模型的多个神经层之间进行流转,而这个过程术语叫做正向传播。

数据从输入层,一层一层的传播到输出层,然后输出结果;但由于大模型刚开始就像一个小学生,所以它输出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模型的输出结果需要跟实际结果进行匹配,术语叫做计算损失差,损失差越大说明输出结果越差。

而有了损失差,说明当前的模型是有问题的;所以就需要对模型进行调整,这就是所谓的反向传播。

意思就是,模型把输出的结果再次输入到模型中,然后模型根据这个结果,使用某种算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调整,比如不同神经元的权重等。

而调整参数的这个东西叫做优化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模型训练流程

然后,模型根据这个原理,使用训练数据一次一次的输入,然后一次一次的对参数进行调整。最后达到一个最优解,也就是训练好的大模型。

这也是为什么大模型要经过很多轮的训练,才能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当然,大模型的神经层并不是越多越好,训练数据也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更多的参数和训练数据训练出来的结果,可能还没有少一点的效果好。

而这也有专门的评估函数对训练结果进行评估。

以上就是大模型训练的原理。

如何学习AI大模型?

现在社会上大模型越来越普及了,已经有很多人都想往这里面扎,但是却找不到适合的方法去学习。

作为一名资深码农,初入大模型时也吃了很多亏,踩了无数坑。现在我想把我的经验和知识分享给你们,帮助你们学习AI大模型,能够解决你们学习中的困难。

我已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市面上AI大模型各大白皮书、AGI大模型系统学习路线、AI大模型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需要的小伙伴可以扫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AGI大模型系统学习路线

很多人学习大模型的时候没有方向,东学一点西学一点,像只无头苍蝇乱撞,我下面分享的这个学习路线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学习AI大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AI大模型视频教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AI大模型各大学习书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AI大模型各大场景实战案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结束语

学习AI大模型是当前科技发展的趋势,它不仅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学习AI大模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核心概念,并将其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同时,掌握AI大模型还能够为我们的职业发展增添竞争力,成为未来技术领域的领导者。

再者,学习AI大模型也能为我们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提供更多的岗位以及副业创收,让自己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因此,学习AI大模型是一项有前景且值得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重要选择。

<think>好的,我要帮助用户了解微调大模型的具体过程和方法。首先,我应该回顾用户提供的系统级指令,确保回答符合格式要求。比如,所有行内数学表达式要用$...$,独立公式用$$...$$,中文回答,生成相关问题,引用标识等。 用户之前的问题是关于微调大模型的步骤,所以我要先整理出主要的阶段和步骤。参考之前提供的引用内容,里面提到了四个阶段,包括预备知识、微调技术、实战训练和商业闭环。过引用中的信息比较零散,可能要进一步结构化。 我要分步骤详细解释微调过程。首先,预备知识部分,可能要涵盖对模型的理解,比如Transformer结构,以及损失函数、优化器等。这部分要简要说明,但要让用户明白基础概念的重要性。 接下来是数据准备,包括数据收集、清洗、标注和格式转换。数据的重要性言而喻,特别是高质量数据对微调效果的影响,这里要强调数据质量的关键性。 然后是模型选择,比如选择预训练模型如BERT、GPT等,并根据任务调整模型结构。这部分可能要提到同的模型架构适用同的任务,比如分类、生成任务等。 参数配置部分,学习率、优化器、正则化这些都要涉及。数学表达式可能会用到,比如学习率设置为$lr=1e-5$,或者优化器选择AdamW,这里要确保使用正确的LaTeX格式。 训练过程要分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以及监控指标如损失函数、准确率。可能还要提到早停法以防止过拟合。 评估与调优阶段,要解释如何通过测试集评估,分析结果,调整超参数或数据。这里可能要引用一些评估指标,比如准确率$Accuracy = \frac{正确预测数}{总样本数}$,过要注意是否符合用户的问题求。 最后,部署与应用,将模型集成到实际系统中,并持续监控和更新。这部分要说明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在生成相关问题的时候,要围绕微调的步骤、优化方法、数据准备、评估指标、部署挑战和轻量化微调等方向提问,确保问题相关且有深度。 同时,要检查引用部分是否正确添加。用户提供的引用[^1]提到了RAG、模型训练、Transformer结构等,但要确认是否在回答中合理引用。例如,在提到Transformer结构时,可以加上引用标识,但要注意引用内容的相关性。 最后,确保整个回答结构清晰,步骤明确,语言通顺,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并且正确应用了LaTeX格式,没有语法错误。同时,生成的相关问题要自然,能够引导用户进一步探索。</think>### 微调大模型的过程及步骤 微调大模型(Fine-tuning)是通过在预训练模型基础上,使用特定领域的数据进行二次训练以适应具体任务的技术[^1]。以下是具体步骤: --- #### 一、预备知识 1. **理解模型架构** 掌握预训练模型的基础结构(如Transformer的编码器-解码器架构),以及核心组件(如注意力机制$Attention(Q,K,V)=softmax(\frac{QK^T}{\sqrt{d_k}})V$)[^1]。 2. **损失函数与优化器** 常用交叉熵损失函数$L=-\sum y_i \log p_i$,优化器如AdamW,学习率动态调整。 --- #### 二、数据准备 1. **数据收集与清洗** 根据任务求收集领域数据(如医疗文本、代码片段),过滤噪声数据。 2. **数据标注与格式转换** 结构化标注数据(如分类标签、实体标注),并转换为模型输入格式(如JSON或TFRecord)。 --- #### 三、模型选择与配置 1. **选择预训练模型** 根据任务类型选择基础模型: - 文本生成:GPT-3、LLaMA - 文本分类:BERT、RoBERTa - 多模态:CLIP、Flamingo 2. **调整模型结构** 修改输出层以适应任务(如将分类头维度调整为$dim=num\_classes$)。 --- #### 四、训练过程 1. **参数配置** ```python # 示例:HuggingFace Trainer配置 training_args = TrainingArguments( learning_rate=1e-5, per_device_train_batch_size=8, num_train_epochs=3, weight_decay=0.01 ) ``` 2. **训练与验证** 划分数据集为训练集(80%)、验证集(10%)、测试集(10%),监控验证集损失$L_{val}$防止过拟合。 --- #### 五、评估与调优 1. **指标评估** 使用测试集计算准确率$Accuracy$、F1分数$F1=2 \cdot \frac{Precision \cdot Recall}{Precision + Recall}$等指标。 2. **迭代优化** 若效果未达预期,可: - 调整超参数(如增大学习率到$2e-5$) - 增强数据(添加数据增强或合成数据) - 尝试轻量化微调方法(如LoRA、Adapter) --- #### 六、部署与应用 1. **模型导出** 将微调后的模型转换为部署格式(如ONNX或TensorRT)。 2. **集成与监控** 嵌入业务系统(如客服机器人),持续监控预测效果并定期更新模型。 ---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