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台很火,算是分布式,服务化,云原生之后技术圈又一波技术荷尔蒙吧。
个人认为搞技术最好还是往核心业务核心团队走,中台作为这一阶段的技术热点,必然纠集了一批公司内的业务专家和架构师,如果有机会可以转岗进去,如果进不去里面就蹭蹭,学学。
那么为什么要搞中台呢?我一般喜欢以心路历程的方式看待一种技术的特点,中台也一样,我们就从业界玩中台最早,玩的最好的阿里开始说起。
中台是淘宝发展过程中,为解决业务高速发展带来的复杂度变高及组织规模变大之后协作效率降低的问题而逐步演进而来的技术体系的应对策略。
当然,家家有本难念的业务,所以在业务中台化阶段,需要根据自身对商业的理解,梳理出基础协议,再去建立业务平台化的实施标准和业务管控标准。
随着生态复杂度、业务复杂度、系统复杂度的升级,业务执行会发展为跨领域,面临复杂生态的协作问题,这时主要需要解决 4 个问题:
1. 信息获取成本高;
2. 互联互通成本高;
3. 服务具有不确定性;
4. 低水平重复建设。
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参照传统的建筑行业和互联网本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靠三个方面:
1. 协议标准、运行机制;
2. 满足标准的分布式执行单元;
3. 中心化的控制单元。
电商交易类型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对商业的理解,梳理出基础协议。再去建立业务平台化的实施标准和业务管控标准。
电商业务中台是由一系列业务能力标准、运行机制、业务分析方法论、配置管理和执行系统以及运营服务团队构成的体系,提供各业务方能够快速、低成本创新的能力。
业务中台需要一个中心化控制单元,就是运营平台。它主要由协议标准,能力地图、业务需求结构分解、全局业务身份、业务全景图、业务度量等构成。使人们能够纵观全局、把控细节。其中能力地图是一个最基础的设施,要能把电商生态中的能力都呈现出来,并在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完善。
为了能将业务逻辑本身与实现逻辑分离,可以将业务逻辑下发给不同实现的执行系统,引入竞争,方便业务平台的改造升级,要将控制信息从业务平台中抽离到业务中台,以业务身份为主线来进行组织管理和呈现。并以生态角色的视角来重构信息架构。
通过业务中台化,将所有业务的数据汇集沉淀。当一个新业务来了之后,就可以让他看到前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逐步做一些系统建议,建议他怎么去做营销活动,怎么做效果分析。以此通过数据最终反过来支撑业务创新。
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