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Apache Spark:大数据编程的利器

Apache Spark:大数据编程的利器

1. Spark 简介与优势

Spark 具有诸多显著优势,使其在大数据处理领域广受欢迎:
- 易于部署与学习 :可部署在个人计算机上,方便用于学习目的。部署后,能利用 CPU 核心进行并行计算。
- 多语言支持 :支持 Scala(Spark 本身的开发语言)、Java、Python 和 R 四种编程语言,还支持类 SQL 查询。
- 数据格式兼容性强 :能解析和加载多种数据格式,如纯文本、CSV、JSON、Parquet 等,无论是否压缩(如 gzip)。同时,支持连接关系型数据库(如 MySQL)和 NoSQL 数据库(如 Cassandra)。
- 功能多样 :能够创建独立应用程序,通过命令行进行交互式查询,还可处理数据流。
- 机器学习库 :提供基于 Spark 引擎构建的机器学习库,可扩展处理大量数据。

不过,Spark 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 不适合作为事务性数据库 :Spark 是批处理框架,不适合插入、更新或删除单条数据,这类操作由 SQL 或 NoSQL 数据库处理更佳。
- 并非专业的集群管理器 :虽提供独立部署模式(可在无 Hadoop YARN 等集群管理器的集群上设置),但不具备专业集群管理器的所有优势,如资源管理。若在同一集群中部署其他应用程序,专业集群管理器会更实用。

2. Spark 安装与快速上手
  • 安装 :截至目前,Spark 最新版本为 2.2.0。安装包可从 http://spark.apache.org/downloads.html 获取,安装文档可查看 http://spark.apache.org/documentation.html 。无需集群即可安装和试用 Spark,当前发行版可部署在基于 Linux 的操作系统、Windows 和 Mac 的个人计算机上。
  • 快速上手 :安装完成后,最快体验 Spark 的方式是打开终端(命令提示符),切换到 Spark 主目录,然后输入以下命令:
./bin/spark-shell

这将输出一些信息,并进入 scala> 环境,可像在 Scala REPL 中一样输入代码。若选择 Python 语言,可使用 ./bin/pyspark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 REPL 对数据进行临时查询称为交互式查询,另一种方式是创建独立应用程序。

在终端输出中,有几个重要的元素:
- Web UI :监控界面,可通过给定 URL(如 http://127.0.0.1:4040 )访问,能查看 Spark 的环境配置以及正在进行、已完成和失败的计算任务。
- Spark 上下文(sc) :是访问 Spark 功能的主要入口点。通过它可创建弹性分布式数据集(RDD)、累加器和广播变量。使用 spark - shell (和 pyspark )命令时会自动创建 sc 变量。
- Master(local [*]) :表示 Spark 运行的环境,这里指本地计算机。星号指定在本地环境中使用的 CPU 核心数量,可通过 master 选项设置,例如:

spark - shell --master local[4]

在集群环境中,应将 master 设置为集群 URL,如:

spark - shell --master mesos://HOST:PORT
  • SparkSession(spark) :是访问 Dataset 和 DataFrame API 的入口点,是处理表格数据的优化方式。

下面是一个使用 Spark 上下文变量加载 README.md 文件的示例:

val rdd = sc.textFile("path/to/README.md")

此代码创建了一个名为 rdd 的弹性分布式数据集实例,引用了本地文件系统中的 README.md 文件。若在 YARN 管理的集群上工作,访问文件的方式相同,只是使用集群 URL(如 hdfs://path/to/file )。

RDD 可看作简单的 Scala 集合,不同之处在于它抽象了分布式数据并行计算的复杂性。其类定义为 RDD[T] ,其中 T 表示集合中元素的类型(如 String Double Array 等)。以下代码与上述示例等价:

import org.apache.spark.rdd.RDD
val rdd: RDD[String] = sc.textFile("path/to/README.md")

RDD 是不可变结构,提供两种数据操作:转换和动作。

3. RDD 操作示例
  • 转换操作 :是惰性操作,直到需要时(即调用动作时)才执行。这些操作会创建一个新的 RDD,新 RDD 包含旧 RDD 的所有转换以及创建它的转换。例如 map filter 操作:
val rddWords = rdd.flatMap(_.split(" "))
val rddLongWords = rddWords.filter(_.size > 3)
val rddTuples = rddLongWords.map((_, 1))
val rddWordCounts = rddTuples.reduceByKey(_ + _)

上述代码逐步实现了对 README.md 文件的单词计数:将文件行拆分为单词,过滤出长度大于 3 的单词,将单词映射为元组 (<word>, 1) ,最后按键(元组的第一个元素)进行归约操作。这些转换操作并未实际执行,只是创建了一个执行计划(以有向无环图 DAG 形式呈现的谱系)。谱系是 RDD 弹性的关键,若计算过程中某个节点失败,其他节点可根据谱系重新计算丢失的部分。

代码也可改写为链式调用,使代码更简洁:

val rddWordCounts = rdd
 .flatMap(_.split(" ")) // RDD[String]
 .filter(_.size > 3) // RDD[String]
 .map((_, 1)) // RDD[(String, Int)]
 .reduceByKey(_ + _) // RDD[(String, Int)]
  • 动作操作 :会触发实际的计算。例如 count first 操作:
rddWordCounts.count // = 240 words
rddWordCounts
 .sortBy(_._2, false)
 .take(5) // (Spark,16), (using,5), (build,4),...

sortBy 是一个转换操作,用于按单词计数(元组的第二个元素)降序排列单词列表。完整的操作列表(包括转换和动作)可在 RDD API 文档中查看。

4. Spark 架构

Spark 是优化集群架构计算的软件。了解集群的硬件概念有助于区分 Spark 的软件概念。
- 硬件架构
- 节点(Worker) :专门用于数据处理和/或文件存储的计算机,具有一个或多个 CPU 核心、RAM 内存和硬盘(HD)或固态硬盘(SSD)。
- 机架(Rack) :一组放置在类似塔状结构中的节点。例如,有三个机架,每个机架有五个节点,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 CPU、RAM 和 HD。

不同层次的数据访问速度如下:
| 访问层次 | 速度描述 |
| ---- | ---- |
| 1. RAM | 最快(不考虑缓存内存),同一计算机内从 RAM 中获取数据的速度远快于其他层次。 |
| 2. HD | 第二快,但比 RAM 慢 10000 多倍。SSD 性能优于 HD,但仍慢于 RAM。 |
| 3. 同一机架内节点间 | 需要网络流量,速度较慢。 |
| 4. 不同机架内节点间 | 最慢,假设集群仅在本地网络中工作。 |

了解这些有助于优化性能,因为在处理 PB 级数据的查询或机器学习算法时,我们希望等待时间以秒计而非分钟或小时。Spark 之所以快速,是因为它尽可能利用 RAM 访问。

  • 软件架构
    • 执行器程序(Executor Programs) :每个节点一个,负责执行作业(计算)。Spark 中的作业在物理上分布在各个节点,逻辑上由执行器管理。执行器将作业进一步划分为逻辑任务,任务是处理数据的工作单元。
    • 驱动程序(Driver Program) :协调执行器的计算。Spark 上下文和 Spark 会话变量存在于驱动程序中。
    • Spark 应用程序(Spark Application) :指单个驱动程序及其执行器。在集群环境中,驱动程序和执行器运行在不同节点,这意味着驱动程序中创建的变量引用不会在执行器之间共享。在个人计算机上,驱动程序和执行器可能在同一机器上共享资源,甚至可能在同一个 Java 虚拟机(JVM)中运行。

以下是 Spark 软件架构的 mermaid 流程图:

graph LR
    classDef process fill:#E5F6FF,stroke:#73A6FF,stroke-width:2px;
    A[Driver Program]:::process --> B[Executor Program 1]:::process
    A --> C[Executor Program 2]:::process
    A --> D[Executor Program ...]:::process
    B --> E[Task 1]:::process
    B --> F[Task 2]:::process
    C --> G[Task ...]:::process
    D --> H[Task ...]:::process
5. 分布式计算的影响

使用 Spark 进行分布式计算会带来一些影响:
- 不必要的重新计算 :某些转换操作若不进行持久化,可能会被不必要地重新计算。例如,计算 rddWordCounts count take(5) 操作时,会两次计算整个谱系。为避免这种情况,可调用 persist 方法将谱系转换结果持久化到内存中:

rddWordCounts.persist()

若要取消持久化,可调用 unpersist()
- 命令行为差异 :由于 Spark 隐藏了底层架构的复杂性,一些命令在分布式环境中的行为与在个人计算机上不同。例如 println 命令:

rddWordCounts
 .foreach(line => println(s"Words: ${line.size}")

在简单的 Scala 集合(如 List)上运行此代码会在终端输出所有 240 个元组,但在 RDD 中, println 命令在不同的执行器和节点上运行,不会在驱动程序(即命令输入的终端)上输出结果,而是输出到每个执行器的标准输出。此外,读取文件或目录时,不仅驱动程序需要访问给定路径,节点也需要访问该路径,例如共享网络驱动器或 Amazon S3 存储桶。
- 闭包(Closure) :当对 RDD 调用动作操作时,驱动程序中声明并在 RDD 操作中使用的变量和方法会被封装在 JAR 文件中发送到执行器。这意味着驱动程序中声明的变量与发送到执行器的变量不同,初始值相同,但更新操作会在不同变量上进行。例如:

var count = 0
rddWordCounts.foreach(_ => count += 1)
count // = 0

上述代码中,驱动程序中声明的 count 变量不会改变,发送到执行器的 count 变量会更新,但我们无法看到。若需要跨执行器的共享变量,可使用累加器和广播变量。以下代码可得到预期结果:

val accum = sc.longAccumulator
rddWordCounts.foreach(_ => accum.add(1))
accum.value // = 240
  • 洗牌(Shuffle) :在单词计数示例中,执行 reduceByKey 操作时,同一个单词的实例可能存在于多个节点。为执行此操作,Spark 需要先在每个节点计算单词计数,然后通过移动数据将部分结果汇总,计算所有节点的总单词计数。数据移动过程称为洗牌, reduceByKey 等转换操作称为洗牌操作。

综上所述,Spark 是一个强大的大数据处理框架,但在使用时需要了解其优势、局限性以及分布式计算带来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利用它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Apache Spark:大数据编程的利器

6. RDD 深入理解

RDD 作为 Spark 实现可靠计算的核心抽象,具有诸多特性。其分布式特性使数据被划分到多个物理或虚拟节点上,而弹性则保证了在节点故障时能恢复计算。

RDD 的分区数量默认由 Spark 根据文件块大小决定。在本地文件系统中,文件块大小为 32MB;在 YARN 管理的集群中,文件块大小为 128MB。小文件(如 3.8K 的 README.md )的最小分区数为 2。

RDD 的不可变特性是函数式编程和可靠并行编程的关键。它就像 Scala 的 List 一样,一旦创建就不能修改,只能通过转换操作生成新的 RDD。

以下是 RDD 操作的总结表格:
| 操作类型 | 特点 | 示例 |
| ---- | ---- | ---- |
| 转换操作 | 惰性操作,创建新 RDD,包含旧 RDD 转换及自身转换 | map filter flatMap reduceByKey |
| 动作操作 | 触发实际计算,可能需要汇总部分结果到驱动程序 | count first sortBy take |

7. 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在实际使用 Spark 进行大数据处理时,除了前面提到的分布式计算影响,还有一些其他注意事项。

  • 资源管理 :在集群环境中,合理分配资源至关重要。可以通过设置 master 选项来指定使用的 CPU 核心数量,避免资源浪费或不足。例如:
spark - shell --master local[4]

同时,要注意不同操作对资源的需求,如洗牌操作会消耗大量网络带宽和计算资源。

  • 数据倾斜 :在进行分组和聚合操作(如 reduceByKey )时,可能会出现数据倾斜问题,即某些键的数据量远大于其他键。这会导致部分节点负载过重,影响整体性能。可以通过预聚合、加盐等方法来缓解数据倾斜。

  • 代码优化 :尽量使用链式调用和惰性操作,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结果存储。例如,将多个转换操作连续调用,避免创建过多临时 RDD。

8. 结合实际案例的操作流程

下面以一个简单的日志分析案例为例,展示 Spark 的操作流程。

假设我们有一个包含用户访问日志的文本文件,需要统计每个用户的访问次数。

  1. 加载数据
val rdd = sc.textFile("path/to/logs.txt")
  1. 数据转换
val userRdd = rdd.map(line => line.split(",")(0)) // 假设日志格式为 "user,action,timestamp"
val userCountRdd = userRdd.map(user => (user, 1)).reduceByKey(_ + _)
  1. 执行动作操作
userCountRdd.collect().foreach(println) // 收集结果并打印

整个操作流程的 mermaid 流程图如下:

graph LR
    classDef process fill:#E5F6FF,stroke:#73A6FF,stroke-width:2px;
    A[加载数据]:::process --> B[数据转换]:::process
    B --> C[执行动作操作]:::process
    C --> D[输出结果]:::process
9. 总结与展望

Spark 以其强大的功能和灵活的特性,成为大数据处理领域的重要工具。它支持多语言编程,能处理多种数据格式,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接口,并且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容错能力。

在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Spark 可能会在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和拓展:
- 与更多数据源和存储系统集成 :支持更多类型的数据库和存储系统,方便用户处理多样化的数据。
- 增强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能力 :提供更丰富的机器学习算法和工具,支持更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训练。
- 优化集群管理和资源调度 :提高集群的资源利用率和任务调度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总之,Spark 在大数据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增长的大数据挑战。

分布式微服务企业级系统是一个基于Spring、SpringMVC、MyBatis和Dubbo等技术的分布式敏捷开发系统架构。该系统采用微服务架构和模块化设计,提供整套公共微服务模块,包括集中权限管理(支持单点登录)、内容管理、支付中心、用户管理(支持第三方登录)、微信平台、存储系统、配置中心、日志分析、任务和通知等功能。系统支持服务治理、监控和追踪,确保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J2EE企业级开发解决方案。 该系统使用Java作为主要编程语言,结合Spring框架实现依赖注入和事务管理,SpringMVC处理Web请求,MyBatis进行数据持久化操作,Dubbo实现分布式服务调用。架构模式包括微服务架构、分布式系统架构和模块化架构,设计模式应用了单例模式、工厂模式和观察者模式,以提高代码复用性和系统稳定性。 应用场景广泛,可用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应用开发等领域,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高效、安全的分布式系统。本资源包含完整的源码和详细论文,适合计算机科学或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参考,提供实践案例和技术文档,助力学生和开发者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和分布式系统实现。 【版权说明】源码来源于网络,遵循原项目开源协议。付费内容为本人原创论文,包含技术分析和实现思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