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木偶戏文化展示设计探索
1 引言
木偶戏起源于中国台湾、漳州和泉州地区,随着移民传播到台湾。早期的木偶戏主要用于祈祷、庆祝节日、祭祀神灵等宗教仪式,同时也具有娱乐功能。它不仅是台湾民间戏曲娱乐的重要形式,也是人们情感交流和凝聚力量的催化剂。从民间文化角度看,木偶戏是祭祀神灵过程中的重要仪式,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领域。
随着电子媒体的发展,木偶戏的娱乐功能逐渐淡化,人际交往功能丧失,但宗教礼仪功能依然存在,可继续发挥地方民俗传播者的作用。目前,木偶戏的展览主要基于实物和图形描述,而本研究在传统展示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媒体和交互设备体验,使传统木偶戏更具吸引力。
2 文献探讨
2.1 木偶戏文化展示
- 木偶戏是人类最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传统木偶戏使用当地语言,代表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和价值观。
- 300 多年来,木偶戏随祖先传入台湾,在宗教、娱乐和教育中发挥了微妙作用。
- 木偶戏与真人戏剧不同,演出前需经过雕刻、绘画、组装和装饰等工艺,使木偶形象与人类相似,通过技巧操纵,动作如同真人,增添了艺术魅力。
- 在早期的农业社会,木偶戏在传承传统社会、宗教信仰和文化价值观,以及维护既定社会阶层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随着电子媒体的发展,木偶戏仅剩下宗教和文化表演。其展示方式原则上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类:
- 动态展示包括戏剧表演、示范教学、传统艺术之旅、木偶戏表演或相关寺庙活动。
- 静态展示大多以实物形式呈现,展厅大多与偶尔的文物、木偶剧院或特别展厅有关。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