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ator:自组织地理连接地图技术解析
在网络通信领域,高效的路由和连接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介绍一种名为 Mercator 的自组织地理连接地图协议,它能有效构建、分布和维护网络中各节点的连接地图(C - Map),并实现高效的路由。
1. 连接地图(C - Map)基础
网络中不同区域间的连接信息存储在连接地图(C - Map)中。网络被建模为二维欧几里得空间中定义的方形区域层次结构,每个节点可通过 GPS 等外部定位系统获取自身坐标。
- 网络区域层次结构 :C - Map 中的信息组织成 M 个层次的地图级别,从 0 级(链路级)到 M - 1 级。每个地图级别由 Q 个不重叠的方形区域(称为瓦片)组成,且满足 4 个 m 级瓦片可放入一个 m + 1 级瓦片中。C - Map 以节点为中心,目的如下:
- 平衡节点周围各方向存储的信息量。
- 借助 C - Map 的加法运算实现信息传播。
- 利用组合运算符将低级信息汇总到高级,确保协议的可扩展性。
- C - Map 构建规则 :
- m 级地图必须完全嵌套在 m + 1 级地图中,即 Q = 4n(n ∈ IN)。
- 每个地图级别中,包含节点的中央瓦片必须被其他瓦片完全包围。
- 瓦片间连接性 :连接性指消息从一个瓦片跨越共同边界到达相邻瓦片的可能性。C - Map 存储每个瓦片与其周围瓦片的连接信息,节点可据此快速判断网络区域是否可通过连接的瓦片路径到达。
- 瓦片内连接性:碎片 :瓦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4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