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性能分析与工业物联网 MQTT 协议 M2M 通信建模策略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性能分析与工业物联网 MQTT 协议 M2M 通信建模策略

1.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DPFC)性能分析

DPFC 装置用于减少电压骤降和骤升问题,其结构与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类似,可能会影响系统参数。DPFC 有三个控制回路:中央、并联和串联。研究的系统是光伏 - 风力混合系统,负载附近的骤升和骤降近似动态性能。

通过使用模糊逻辑和基于遗传的模糊逻辑的内部控制机制研究了 DPFC 装置的性能。此外,还在 0.2 - 0.6 秒的间隔内评估了谐波含量。以下是负载电压波形的总谐波失真(%THD)值:
|时间|无 DPFC 时 Vload 的 %THD|带模糊逻辑控制器(FLC)的 DPFC 时 Vload 的 %THD|带基于遗传的 FLC 的 DPFC 时 Vload 的 %THD|
|----|----|----|----|
|t = 0.2 s|6.26|0.31|0.03|
|t = 0.6 s|4.17|0.30|0.03|

模拟结果表明,两种控制器都能完全抵消骤降和骤升谐波,但基于遗传的模糊逻辑控制器具有更高的补偿能力,并减少了谐波失真。

2. 工业物联网(IIoT)系统 MQTT 协议的 M2M 通信建模
2.1 引言

物联网在各种行业和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关注机器对机器(M2M)通信。在工业物联网应用场景中,设备传感器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逻辑表示。通过 PLC 设计可以实现工业单元/组件的自动化。以下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组件:
- 变压器 :用于增加和降低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水平,减少线路传输损耗。
- 整流器 :将交流电(AC)转换为直流电(DC),也用作无线电信号检测器和电源组件。
- 调节器 :避免电压波动和控制损坏,维持电压在电器可承受的范围内。
- Wi - Fi 调制解调器 :工业无线网络可用于 M2M 通信,通过接入点或桥接器实现。
- 继电器驱动器 :一种电磁开关,用于低电压电路控制高电压设备。
- 8051 微控制器 :用于 PLC 通信,具有 40 引脚集成电路和四个并行 8 位端口。
- 继电器 :作为开关,可通过磁力操作,用于控制远程设备。
- 负载 :可以是电机、锅炉、混合器等各种机器,需要 PLC 编程才能理解微控制器通信。
- PLC 编程 :PLC 程序包含可写成文本或图形形式的指令集,梯形逻辑是最简单的编程语言。

2.2 M2M 建模方法

使用系统配置编辑器自定义自动化所需的硬件,具体步骤如下:
1. 在系统资源管理器中选择系统配置树节点,打开系统配置编辑器。
2. 从调色板中拖放资源、设备和段类型。
3. 在 IEC 61499 设备上配置各种 IEC 61499 资源。
4. 连接设备时,点击一个设备并将其拖向另一个设备。

graph LR
    A[打开系统配置编辑器] --> B[拖放资源、设备和段类型]
    B --> C[配置 IEC 61499 资源]
    C --> D[连接设备]

为一个设备添加名为 EMB_RES(嵌入式资源)的资源,该设备将在 IP: PORT(localhost: 61499)上运行。

2.3 资源配置

点击系统配置中显示的 M2M_run 资源,打开资源编辑器。START 功能块是 M2M_test 的默认启动功能块,根据 PLC 状态触发不同事件:
- 当 PLC 设置为 START 状态时,触发 COLD 事件。
- 当 PLC 设置为 STOP 状态时,触发 STOP 事件。
- 当 PLC 的 MQTT 请求从 STOP 状态变回 RUN 状态时,触发 WARM 事件。

将 WARM 和 COLD 连接到 E_CYCLE.START。事件到达 E_CYCLE.START 时,根据条件触发不同输出。

2.4 应用监控

使用 4diac 的监控功能观察应用输出:
1. 点击调试透视图按钮。
2. 转到系统资源管理器,右键单击系统并选择“监控系统”。

要监视变量,可以右键单击变量或功能块并选择“监视”。

2.5 添加设备

从系统配置编辑器的调色板中拖放添加另一个设备,将其命名为 counter,设置本地主机为 61500,并将资源名称设置为 Counter_RES。

2.6 设置传感器闪烁部分

在 M2M_test 资源编辑器中插入 PUBLISH_1 功能块,并进行连接。将 INIT 事件直接连接到 START 事件,设置 PUBLISH_COUNT 功能块的 ID 输入数据为 239.0.0.1:61000。

2.7 设置计数部分

在 Counter_RES 资源编辑器中插入 SUBSCRIBE_1 功能块,进行连接并初始化。设置 SUBSCRIBE_COUNT 功能块的 ID 输入数据为 239.0.0.1:61000。

2.8 通信功能块背景

PUBLISH_X 功能块通过网络发送消息,由 SUBSCRIBE_X 功能块接收。消息根据 ID 输入发送,X 表示要传递的数据项数量。使用 IEC 61499 合规性配置文件指定网络协议,选择 UDP 多播地址 239.0.0.1 和端口 61000。

3. 结果与讨论
3.1 测试

展示了 M2M 通信的测试结果,包括观察变量值、发布计数和订阅计数。

3.2 延迟模型

为 IIoT 提出了延迟模型,考虑请求离开、请求到达和故障延迟与预定的预期到达周期。假设最大延迟为 60 秒,以下是延迟计算示例:
|请求|故障请求延迟(MRD)(ms)|请求离开延迟(RDD)(ms)|预期请求到达周期(ERA)(ms)|计算延迟(ms)|
|----|----|----|----|----|
|1|3|2|3|0.25|
|2|1|3|2|0.13|
|3|2|3|4|0.33|
|4|3|2|2|0.16|

请求延迟(Dr)计算公式为:
[Dr = (Rmd + Rd) \times \frac{60}{Ra}]

4. 结论

DPFC 装置在减少电压骤降和骤升方面表现良好,基于遗传的模糊逻辑控制器具有更好的补偿能力。在工业物联网中,通过 PLC 可以实现机器自动化。对于 MQTT 协议的 M2M 通信,定义了系统中的设备,使用系统配置编辑器建模自动化硬件。同时,为了安全考虑,提出了延迟模型来计算 M2M 通信中的延迟。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性能分析与工业物联网 MQTT 协议 M2M 通信建模策略

5.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与工业物联网 M2M 通信的关联与应用前景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DPFC)和工业物联网(IIoT)的 M2M 通信虽然属于不同的技术领域,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有着紧密的关联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5.1 关联分析
  • 电网智能化需求 :随着电网的发展,对电网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要求越来越高。DPFC 可以优化电网的潮流分布,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 IIoT 的 M2M 通信则可以实现电网中各种设备之间的实时数据交互和远程控制,为 DPFC 的控制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例如,通过 M2M 通信,DPFC 可以实时获取负载的电压、电流等信息,从而更精准地调整潮流。
  • 新能源接入 :在光伏 - 风力混合系统中,新能源的接入会带来电压波动等问题。DPFC 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而 IIoT 的 M2M 通信可以实现新能源设备与电网的高效集成。通过 M2M 通信,新能源设备可以将自身的发电状态、功率等信息实时传输给电网,DPFC 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相应的控制,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5.2 应用前景
  • 智能电网建设 :结合 DPFC 和 IIoT 的 M2M 通信技术,可以构建更加智能的电网。在智能电网中,各种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和协同工作,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例如,通过 M2M 通信,DPFC 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如智能电表、分布式电源等)进行实时通信,实现对电网的动态优化控制。
  • 工业自动化升级 :在工业领域,IIoT 的 M2M 通信可以实现工业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自动化控制。DPFC 可以为工业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保证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两者的结合可以推动工业自动化向更高水平发展,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6.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在应用 DPFC 和 IIoT 的 M2M 通信技术时,也面临着一些技术挑战,需要相应的解决方案。

6.1 技术挑战
  • 通信可靠性 :IIoT 的 M2M 通信需要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工业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电磁干扰、信号遮挡等问题,可能会影响通信的可靠性。
  • 数据安全 :M2M 通信涉及到大量的敏感数据,如设备的运行状态、控制指令等。这些数据的安全至关重要,如果数据被泄露或篡改,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 系统兼容性 :DPFC 和 IIoT 的 M2M 通信系统可能来自不同的供应商,存在着系统兼容性的问题。不同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通信协议等可能不一致,影响系统的集成和协同工作。
6.2 解决方案
  • 通信可靠性解决方案 :采用冗余通信链路、自适应调制解调等技术,提高通信的可靠性。例如,在工业环境中可以同时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方式,当一种通信方式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另一种通信方式。
  • 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采用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保障数据的安全。例如,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只有经过授权的设备才能解密和访问数据。同时,对设备进行身份认证,防止非法设备接入系统。
  • 系统兼容性解决方案 :制定统一的接口标准和通信协议,促进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例如,采用国际标准的通信协议(如 IEC 61499),确保不同供应商的设备可以实现互联互通。
graph LR
    A[技术挑战] --> B[通信可靠性]
    A --> C[数据安全]
    A --> D[系统兼容性]
    B --> E[冗余通信链路]
    B --> F[自适应调制解调]
    C --> G[加密技术]
    C --> H[身份认证技术]
    D --> I[统一接口标准]
    D --> J[统一通信协议]
7. 总结与展望

DPFC 在解决电压骤降和骤升问题上具有显著的效果,基于遗传的模糊逻辑控制器更是提升了其补偿能力。而工业物联网的 M2M 通信通过 PLC 实现了机器自动化,并且为工业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可能。两者的结合为电网智能化和工业自动化带来了新的机遇。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DPFC 和 IIoT 的 M2M 通信技术将不断完善。我们可以期待在智能电网建设、工业自动化升级等领域看到更多的创新应用。同时,也需要不断解决技术挑战,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兼容性,推动这两项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以下是对整个技术体系的一个简单总结表格:
|技术领域|关键技术|优势|面临挑战|解决方案|
|----|----|----|----|----|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DPFC)|模糊逻辑控制、基于遗传的模糊逻辑控制|减少电压骤降和骤升,优化潮流分布|控制精度提升|不断优化控制算法|
|工业物联网 M2M 通信|PLC 编程、MQTT 协议|实现机器自动化和数据交互|通信可靠性、数据安全、系统兼容性|采用冗余通信、加密认证、统一标准协议|

内容概要:本文围绕VMware虚拟化环境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重点探讨其在网络安全AI模型训练两大领域的实践价值。通过搭建高度隔离、可复现的虚拟化环境,解决传统物理机实验中存在的环境配置复杂、攻击场景难还原、GPU资源难以高效利用等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嵌套虚拟化、GPU直通(passthrough)、虚拟防火墙等核心技术,并结合具体场景提供实战操作流程代码示例,包括SQL注入攻防实验中基于vSwitch端口镜像的流量捕获,以及PyTorch分布式训练中通过GPU直通实现接近物理机性能的模型训练效果。同时展望了智能化实验编排、边缘虚拟化和绿色计算等未来发展方向。; 适合人群: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具备一定虚拟化基础、网络安全或人工智能背景,正在进行或计划开展相关方向毕业设计的研究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构建可控的网络安全实验环境,实现攻击流量精准捕获WAF防护验证;②在虚拟机中高效开展AI模型训练,充分利用GPU资源并评估性能损耗;③掌握VMware ESXi命令行vSphere平台协同配置的关键技能;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VMware实验平台动手实践文中提供的esxcli命令网络拓扑配置,重点关注GPU直通的硬件前提条件端口镜像的混杂模式设置,同时可延伸探索自动化脚本编写能效优化策略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 博主筛选后可见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