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技术:过去、现在与未来
1. 生物识别技术概述
生物识别是对人类个体生物学特征的测量,如指纹、语音识别、视网膜、面部或手部扫描等。生物识别数据的采集方法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直接生物识别是对个体物理特征的测量,如指纹或视网膜扫描;间接生物识别则是对个体行为的测量,如键盘打字节奏。
生物识别数据的采集可在个体在场或远程进行,且可能在个体知情或不知情、同意或不同意的情况下获取。对于识别目的而言,生物识别的理想特性是具有个体唯一性,但这种唯一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一旦测量转化为数字表示,与身份的直接对应关系就可能丢失。此外,生物识别数据还存在时间方面的问题,个体的物理特征可能随时间变化,导致后续比较时不匹配。
生物识别设备的不确定性会导致误接受和误拒绝。误接受是错误地对个体的生物识别进行认证,误拒绝则是错误地拒绝个体的生物识别。大多数设备可以在误接受率和误拒绝率之间进行权衡,通常为了降低安全风险,会优先降低误接受率,但这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影响系统的可用性。
常见的认知中,有人认为生物识别可以唯一识别个体,也有人认为生物识别本身能解决传统安全系统的问题。然而,安全界也指出生物识别数据在安全系统中的使用存在重大问题,如生物识别数据一旦泄露就无法恢复到完全安全的状态,而且生物识别设备存在易受攻击的漏洞。
2. 当代生物识别设备的特点
| 设备类型 | 工作原理 | 优点 | 缺点 |
|---|---|---|---|
| 指纹扫描 </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