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能源资源与储能系统:技术与应用解析
1. 需求建模技术概述
在能源规划领域,随机和自下而上的需求建模技术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给定的电池容量值,需求覆盖因子(DCF)和供应覆盖因子(SCF)会出现交点。此时,未被覆盖的能源需求(1 - DCF)等于既无法存储也无法消耗的能源生产部分(1 - SCF)。若考虑与电网进行双向功率流交换,在该点与电网交换的净能量将为零。在不考虑额外损失的情况下,系统将遵循净零能源理念。
这种建模技术作为能源规划工具具有诸多优势。它可用于能源政策评估、需求响应策略制定以及分布式能源资源的集成与规划。不过,由于随机模拟方法存在一些问题,该模型在总体能源精确预测方面并非最适用,但在模拟电器使用与人类行为关系方面具有独特能力。
2. 分布式微存储系统的背景与意义
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这给电网管理带来了挑战,因为其难以准确预测。能源存储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它能提高可再生能源(如光伏和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发电能力,增加其在电力市场中的占比。能源存储系统(ESS)对于各国的能源未来至关重要,它有助于智能电网的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并提供频率调节和电压控制等辅助服务。
ESS 也是家庭和社区新兴能源管理系统(EMS)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直接影响消费模式,改变需求曲线,使消费者能够在能源需求低、价格便宜时储存能源,在价格上涨时出售,从而降低电费。此外,电动汽车(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电池可作为分布式 ESS,具有巨大的扩展潜力,可通过车辆到家庭(V2H)和车辆到电网(V2G)模式为家庭供电或向电网注入多余能量。
目前,大多数储能技术研究集中在设计大容量、低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