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模式
1.命令模式动机及定义
1.1模式动机
在软件设计中,我们经常需要向某些对象发送请求,但是并不知道请求的接收者是谁,也不知道被请求的操作是哪个,我们只需在程序运行时指定具体的请求接收者即可,此时,可以使用命令模式来进行设计,使得请求发送者与请求接收者消除彼此之间的耦合,让对象之间的调用关系更加灵活。
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类似的例子,如开关-电灯,开关是请求的发送者,而电灯是请求的接收者,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耦合关系,而是通过电线连接到一起,开关并不需要知道如何将开关或关灯请求传输给电灯,而是通过电线来完成这项功能,可以理解为在电线中封装了开灯或关灯请求,此时电线充当了封装请求的命令对象。开关如果开则电线通电,并调用电灯的开灯方法,反之则关灯。不同的电线可以连接不同的请求接收者,因此只需要更换一根电线,相同的开关即可操纵不同的电器设备,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命令模式可以对发送者和接收者完全结偶,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没有直接引用关系,发送者的对象只需要知道如何发送请求,而不必知道如何完成请求。这就是命令模式的模式动机。
命令模式:让动作的发起者与动作的执行者的解耦。
1.2模式定义
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定义: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我们可用不同的请求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者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的操作。命令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其别名为动作(Action)模式或事务(Transaction)模式。
英文定义:“Encapsulate a request as an object,thereby letting you parameterize clients with different requests,queue or log requests,and support undoable operations.”
(码字到这里,看一会儿神舟十四号发射!!)
(真的是太骄傲了!!)
2.命令模式结构与分析
2.1模式结构
图1 命令模式结构图
命令模式包含如下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