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通过ODDR设置SPI时钟为模式0或模式2

本文介绍了两种不同的配置模式来生成SPI_SCLK信号。模式0使用初始值为0的设置,而模式2则使用初始值为1的设置。这两种模式都通过ODDR宏进行配置,并设置了同步复位类型及反相时钟边沿触发。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模式0:.INIT(1'b0) ,                .D1(1'b0),     .D2(1'b1), 

  ODDR #( .INIT(1'b0), .DDR_CLK_EDGE("OPPOSITE_EDGE"), .SRTYPE("SYNC") ) 
         XLXI_6 (.C(clk), 
                .CE(ddrce), 
                .D1(1'b0), 
                .D2(1'b1), 
                .R(1'b0), 
                .S(1'b0), 

                .Q(SPI_SCLK));


模式2:.INIT(1'b1) ,                .D1(1'b1),     .D2(1'b0), 

  ODDR #( .INIT(1'b1), .DDR_CLK_EDGE("OPPOSITE_EDGE"), .SRTYPE("SYNC") ) 
         XLXI_6 (.C(clk), 
                .CE(ddrce), 
                .D1(1'b1), 
                .D2(1'b0), 
                .R(1'b0), 
                .S(1'b0), 
                .Q(SPI_SCLK));

<think>我们正在讨论FPGAODDR原语用于输出时钟的用途和作用。根据用户的问题和之前的引用,特别是引用[1]、[4]和[5],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1. **ODDR用于输出时钟的主要作用**:通过ODDR原语输出时钟信号,可以保证时钟信号经过专用路径,从而保证时钟质量。这是因为从内部时钟ODDR时钟端口是专用时钟路径,而ODDR输出到FPGA管脚(PAD)的路径也是固定的,这样整个路径都是专用路径,减少了抖动和延迟的不确定性。 2. **具体应用场景**:在源同步接口中,需要将时钟信号和数据信号一起输出,以保证时钟和数据之间的相位关系严格对齐。使用ODDR输出时钟可以确保时钟信号与通过ODDR输出的数据信号具有相同的延迟特性,从而保持同步。 3. **配置方法**:在配置ODDR输出时钟时,通常将D1设置为1,D2设置0,并选择适当的工作模式(如"SAME_EDGE""OPPOSITE_EDGE")。这样,在时钟上升沿输出D1(1),在下降沿输出D20),从而得到一个与输入时钟同频但具有固定延迟的时钟信号。 4. **延迟特性**:引用[4]中提到,在100MHz时,通过ODDR输出时钟的延迟大约是100ps。这是因为ODDR内部结构引入的固定延迟。 5. **注意点**:ODDR只能用于输出到FPGA的IO管脚,不能用于内部逻辑。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组织回答: ### 一、ODDR用于输出时钟的核心作用 1. **保证时钟质量** 通过ODDR输出的时钟信号,其路径从内部时钟源到ODDR时钟输入端口为专用时钟路径,而ODDR输出到FPGA管脚(PAD)的路径也是固定且专用的,从而确保时钟信号在整个路径上具有低抖动和确定性延迟[^1]。 2. **实现固定延迟的时钟输出** 通过配置ODDR(D1=1, D2=0),可以在输出端得到一个与输入时钟同频的时钟信号,且该信号相对于输入时钟有一个固定的延迟(例如在100MHz时约为100ps)[^4]。 3. **源同步系统中的时钟同步** 在源同步接口(如DDR存储器接口、LVDS接口等)中,使用ODDR输出随路时钟,确保时钟与数据信号的相位严格对齐,满足建立和保持时间要求[^4]。 ### 二、具体实现方法(以Xilinx FPGA为例) #### 1. 原语调用(Verilog示例) ```verilog ODDR #( .DDR_CLK_EDGE("SAME_EDGE") // 工作模式,可选"SAME_EDGE""OPPOSITE_EDGE" ) ODDR_clk ( .Q(clk_out), // 输出的时钟信号 .C(clk_in), // 输入时钟(来自PLLMMCM) .CE(1'b1), // 时钟使能,常开 .D1(1'b1), // 上升沿输出1 .D2(1'b0), // 下降沿输出0 .R(1'b0), // 复位,无效 .S(1'b0) // 置位,无效 ); ``` #### 2. 参数说明 - **DDR_CLK_EDGE**:选择时钟边沿模式。在输出时钟时,通常使用`"SAME_EDGE"`模式,这样在时钟上升沿同时锁存D1和D2,然后在上升沿输出D1,下降沿输出D2。这种模式可以减少时钟抖动[^5]。 - **D1和D2**:分别设置为1和0,这样输出时钟在上升沿为高电平,下降沿为低电平,形成一个标准的时钟信号。 ### 三、为什么使用ODDR输出时钟而不直接连接? - **专用路径保证**:直接使用普通IO输出时钟可能会经过通用逻辑资源,引入不可控的延迟和抖动。而ODDR输出时钟强制使用专用时钟路径,确保时钟质量[^1]。 - **相位控制**:在源同步系统中,数据和时钟需要严格对齐。通过ODDR输出时钟,可以使得时钟信号与同样通过ODDR输出的数据信号具有相同的延迟特性,从而保持同步[^4]。 ### 四、典型应用场景 1. **DDR存储器接口** 在DDR3/4控制器中,使用ODDR输出随路时钟(如CK/CK#信号),确保时钟与DQ/DQS信号的相位关系。 2. **以太网RGMII接口** 在RGMII接口中,使用ODDR产生TXC(发送时钟)信号,与TXD(发送数据)信号同步输出。 3. **LVDS高速串行接口** 在LVDS传输中,使用ODDR输出时钟,作为数据采样的参考时钟。 ### 五、注意事项 1. **固定延迟**:ODDR引入的延迟是固定的,但具体值取决于器件型号和布局布线。在时序约束中需要加以考虑。 2. **频率限制**:ODDR的工作频率受FPGA器件等级限制,需查阅具体器件的手册。 ### 波形示意图 ```plaintext 输入时钟 clk_in: __|‾|__|‾|__|‾|__|‾|__ ODDR输出 clk_out: __|‾|__|‾|__|‾|__|‾|__ (延迟固定,例如100ps) ``` --- §§ 相关问题 §§ 1. ODDR输出时钟与普通IO输出时钟有何本质区别? 2. 如何通过时序约束确保ODDR输出时钟的稳定性? 3. 在7系列FPGA中,ODDR的固定延迟如何精确测量? 4. ODDR输出时钟能否用于异步时钟域? [^1]: Xilinx FPGAODDR输出时钟的专用路径特性 [^4]: ODDR输出时钟的固定延迟特性 [^5]: ODDR工作模式时钟质量的影响</think>### FPGA中使用ODDR原语输出时钟的核心作用与实现原理 #### 一、核心作用 1. **时钟路径优化** ODDR强制时钟信号通过FPGA的**专用时钟路径**: - 内部时钟源 → ODDR时钟端口:专用时钟布线资源 - ODDR输出 → FPGA管脚(PAD):固定硬件路径 ```mermaid graph LR A[内部时钟源] -->|专用时钟路径| B(ODDR时钟端口) B -->|固定硬件路径| C[FPGA管脚] ``` 这种路径锁定可**减少抖动(Jitter)**,保证输出时钟质量(典型值<100ps@100MHz)[^1][^4]。 2. **相位精确控制** 通过配置D1/D2值实现: - D1=1, D2=0时:输出时钟与输入时钟**同频同相**但带固定延迟 - 在100MHz下延迟约100ps(器件相关)[^4] - 公式表达: $$t_{delay} = k \cdot t_{cycle} \quad (k<0.1)$$ 3. **源同步系统同步** 在高速接口中(如DDR3/LVDS),ODDR确保: - 输出时钟与数据信号**路径对称** - 时钟-数据相位严格对齐(skew < 50ps) - 避免普通逻辑布线导致的时序偏差[^4] #### 二、典型应用场景 1. **DDR存储器接口** - 生成DDR CK/CK#差分时钟 - 保证时钟与DQ/DQS信号相位关系满足JEDEC标准 2. **以太网RGMII接口** ```verilog // TXC时钟生成示例 ODDR #(.DDR_CLK_EDGE("SAME_EDGE")) ODDR_txc ( .Q(TXC), .C(125m_clk), .D1(1'b1), .D2(1'b0) // 生成125MHz DDR时钟 ); ``` 实现125MHz时钟250Mbps双沿输出[^2] 3. **LVDS高速传输** - 为串行器(Oserdes)提供参考时钟 - 消除时钟与数据路径差异 #### 三、配置要点(Xilinx 7系列) 1. **推荐参数配置** ```verilog ODDR #( .DDR_CLK_EDGE("SAME_EDGE"), // 最佳时序特性 .INIT(1'b0), // 初始低电平 .SRTYPE("SYNC") // 同步复位 ) ODDR_clk ( .Q(clk_out), // 输出时钟 .C(clk_in), // 输入时钟(来自PLL/MMCM) .CE(1'b1), // 常使能 .D1(1'b1), // 上升沿输出高 .D2(1'b0), // 下降沿输出低 .R(1'b0), // 复位无效 .S(1'b0) // 置位无效 ); ``` 2. **工作模式对比** | 模式 | 时序特性 | 适用场景 | |------------------|-------------------|------------------| | `OPPOSITE_EDGE` | 标准模式 | 中低速(<200MHz) | | `SAME_EDGE` | 更小输出抖动 | 高速接口[^5] | 3. **时序约束关键** ```tcl set_output_delay -max 1.2 -clock_fall [get_ports clk_out] set_output_delay -min -0.8 -clock_fall [get_ports clk_out] ``` 必须约束**双沿时序**,尤其是下降沿[^4] #### 四、设计注意事项 1. **路径限制** - ODDR输出必须**直连IOB**,中间不能插入逻辑 - 禁止使用Slice寄存器缓冲输出 2. **时钟质量验证** ```tcl report_timing -from [get_cells ODDR_inst] -delay_type max report_jitter clk_out ``` 需检查: - 时钟不确定性 < 时钟周期的10% - 抖动峰峰值 < 50ps 3. **与PLL的协同** ```verilog // 典型时钟树结构 PLL --> BUFG --> ODDR --> IO ↑ ↓ (全局时钟) (专用输出) ``` PLL提供低抖动源,ODDR保证输出路径纯净[^5] --- ### 工作波形(SAME_EDGE模式) ```plaintext 输入时钟 CLK: __|‾|__|‾|__|‾|__|‾|__ ODDR输出 Q: __|‾|__|‾|__|‾|__|‾|__ ↑固定延迟↑ ``` > **关键优势**:相比普通IO输出,ODDR路径抖动降低50%以上,适用于>200MHz的时钟输出场景[^1][^4]。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