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中粒度计算的思想
1. 粒度计算与人工智能概述
粒度计算的基本思想和策略,即使用粒度和多层次粒度,在人工智能的许多领域都有体现。通过粒度计算的视角,可以对人工智能的一些关键概念和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解读。对人类智能和问题解决的多层次粒度理解,可能会带来新的发现,这些结果最终可应用于人工智能。
2. 分类、概念形成与学习
2.1 概念的经典观点
概念是人类智能和交流的基本思维单位,概念形成和学习对于理解世界感知、经验和组织知识至关重要。在经典观点中,概念由内涵、外延和名称三部分组成,形成所谓的意义三角形:
- 内涵:概念所适用对象的所有属性。
- 外延:概念的实例集合。
- 名称:与概念关联的自然语言词汇。
通过感知,外延对象映射到内涵概念,概念通过语言中的词汇编码,从而定义了词汇与对象之间的间接映射。
2.2 概念与粒度计算的对应
将概念的经典观点应用于粒度计算,可构建特定模型:
- 外延:视为形成粒度的对象集合。
- 内涵:作为粒度的描述或表示。
- 名称:作为粒度的名称。
这样就得到一个用于解释基于概念的特定类型粒度的意义三角形。可以从概念内涵的逻辑层面和概念外延的集合论层面研究粒度计算。
2.3 分类、概念形成与学习的方法
分类、概念形成和学习主要有两种方法:
- 无监督方法 :如聚类分析,从一组未标记对象开始,先将相似对象分组形成簇,再为每个簇找到有意义的描述或命名。聚类算法可分为非层次和层次方法,通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