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AntDream”,欢迎微信搜索“AntDream”或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关注,和我一起每天进步一点点
协程的挂起、执行和恢复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
协程(Coroutine)的挂起和恢复机制是其高效管理并发性的核心。这些过程涉及多个关键步骤,包括状态和上下文的保存、释放线程控制权、以及恢复时的通知等。
我们来详细讲解一下这些机制。
1. 协程挂起和恢复时保存的状态和上下文
1.1 状态信息
协程的状态信息主要包括:
- 局部变量:函数当前执行到的位置以及所有局部变量的值。
- 挂起点:协程挂起的位置,这个位置通常是代码中的一个挂起点(
suspend
函数)。 - 调用栈:它对应当前执行的协程堆栈帧,可以看作是对函数调用链的保存。
1.2 上下文信息
协程的上下文信息通常包括:
- 调度器:即协程运行的调度器(例如
Dispatchers.IO
,Dispatchers.Main
,Dispatchers.Default
)。 - 异步工作器:包含了协程的执行环境和工作状态。
- 取消状态:协程是否被取消或处于取消状态。
2. 状态与上下文的保存形式
2.1 协程堆栈帧
协程在挂起时,会将当前的堆栈帧转换为对象并存储在堆中。这个对象包含了所有当前帧的局部变量、挂起点以及其他必要信息。恢复时,这个对象重新转换为堆栈帧并继续执行。
2.2 Continuation
Kotlin中的挂起函数实质上会被编译器转换成带有回调的 Continuation 对象。该对象包含两个主要部分:
- 上下文(Continuation Context):绑定的执行环境。
- 恢复逻辑(Resume Logic):保存和处理挂起点的逻辑。
interface Continuation<in T> {
val 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fun resumeWith(result: Resul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