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意义,而非权宜之计
生活充满苦难,这是显而易见且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对这样的生活,最简单直接的回应或许是追求即时的快乐,跟随冲动,活在当下,做权宜之事,甚至不惜说谎、欺骗、偷窃,但只求不被发现。毕竟在一个看似毫无意义的宇宙中,这样做又有何妨呢?而且这种想法并非新鲜事物,长久以来,生活的悲剧和苦难一直被用来为追求即时的自私满足辩护。
然而,我们的祖先其实找到了更为精妙的答案,只是我们尚未完全理解。这些答案大多隐含于仪式和神话之中,尚未被充分阐释。我们在故事中演绎这些答案,但还不够明智,无法清晰地表述它们。就像一群黑猩猩或狼群,我们知道如何行动,知道彼此的地位和原因,这些都是通过经验习得的。我们建立了可预测的行为模式,但并不真正理解它们的起源。
延迟满足与牺牲的意义
圣经中关于天堂与堕落的故事,深刻地阐述了存在的本质,并为我们指明了与之相适应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在伊甸园里,人类原本无罪,与上帝同行。但在蛇的诱惑下,亚当和夏娃吃下了善恶知识之树的果实,发现了死亡和脆弱,从而背离了上帝,被逐出天堂,开始了艰辛的凡人生活。此后,牺牲的概念逐渐出现。
当我们的祖先进行牺牲时,他们实际上在践行一个理念:通过在当下放弃有价值的东西,有可能在未来获得更好的结果。例如,亚当因原罪受到诅咒,不得不工作,这意味着他意识到了未来的存在,而工作和牺牲当下的享乐,是为了在未来获得益处。从某种程度上说,牺牲和工作本质上是延迟满足,这一发现同时也是对时间和因果关系的发现。
很久以前,我们开始意识到现实似乎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进行交易。我们明白,在当下规范自己的冲动,考虑他人的困境,未来可能会得到回报。这一过程与组织社会密切相关,因为我们发现今天的努力与明天的生活质量之间存在因果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49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