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破深水区:ToB大客户销售实战专栏》 · 第一阶段:谋局——战前准备与破冰(第3期)
你的第一次开口,决定了客户是为你开门,还是关上心门。
引言:从“骚扰电话”到“期待已久的通话”
让我们先进入一个熟悉的场景:周一早上,一位央国企的部门负责人刚开完冗长的例会,回到办公室,被满屏的邮件和待审批文件包围,心情正有些烦躁。这时,电话响了,他接起来,听到一个陌生的、略带急切的声音:
“您好王总,我是XX公司的,我们是一家做企业级SaaS的,专门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想问问您这边有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咔嚓”。电话被挂断,或者得到一个“暂时不需要”的礼貌回绝,你的号码可能还被标记为“推销”。
现在,让我们把镜头倒回,重置这个场景。同样是这位王总,他在一次行业峰会后的回程航班上,读到了一篇由你公司出品、精准剖析他所在行业数字化转型痛点的深度文章。文章没有生硬推销产品,但文末附有一个免费的“数据健康度自测工具”。他匿名试用后,报告显示的几个风险点让他心头一紧。几天后,他接到一个电话:
“王总您好,我是XX公司的顾问。我们看到您使用了我们的自测工具,报告显示您在数据一致性方面可能存在一些潜在风险。我们为类似情况整理了一份《数据治理避坑指南》和一次免费的1对1解读,很多像您这样的企业都觉得很有帮助,不知您本周是否方便安排30分钟,我们为您做个简要汇报?”
这一次,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这两种场景的本质区别,不在于销售是谁,而在于破冰的策略。破冰,不是一次鲁莽的撞击,而是一次精密的“手术”。它不是去考验客户的耐心,而是去兑现你提前预设的价值承诺。
在前两期,我们学会了绘制“决策地图”(第一期),也知道了要在迷宫中找到“引路人”(第二期)。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如何走到引路人面前,说出那句他无法拒绝的开场白。
一、 破冰的哲学:从“索取者”到“贡献者”的心态革命
所有失败的破冰,几乎都源于同一个错误的底层心态:我是一个索取者(Taker)。我是来要时间、要预算、要订单的。
在这种心态下,你的所有行为都会变形:语气会不自觉地急切,身体语言会流露出恳求,所有的“给予”都显得像诱饵。而顶尖的销售高手,早已将心态切换为:我是一个贡献者(Giver)。我是来分享见解、提供价值、帮助成功的。

索取者与贡献者的心态对比
设计无法拒绝的破冰策略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