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概念
内存泄漏检测机制作为内核的可选功能,用于辅助定位动态内存泄漏问题。开启该功能,动态内存机制会自动记录申请内存时的函数调用关系(下文简称LR)。如果出现泄漏,就可以利用这些记录的信息,找到内存申请的地方,方便进一步确认。
2、功能配置
- LOSCFG_MEM_LEAKCHECK:开关宏,默认关闭;若打开这个功能,在target_config.h中将这个宏定义为1。
- LOSCFG_MEM_RECORD_LR_CNT:记录的LR层数,默认3层;每层LR消耗sizeof(void *)字节数的内存。
- LOSCFG_MEM_OMIT_LR_CNT:忽略的LR层数,默认4层,即从调用LOS_MemAlloc的函数开始记录,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啥需要这个配置?有3点原因如下:
- LOS_MemAlloc接口内部也有函数调用;
- 外部可能对LOS_MemAlloc接口有封装;
- LOSCFG_MEM_RECORD_LR_CNT 配置的LR层数有限;
正确配置这个宏,将无效的LR层数忽略,就可以记录有效的LR层数,节省内存消耗。
3、开发指导
3.1开发流程
该调测功能可以分析关键的代码逻辑中是否存在内存泄漏。开启这个功能,每次申请内存时,会记录LR信息。在需要检测的代码段前后,调用LOS_MemUsedNodeShow接口,每次都会打印指定内存池已使用的全部节点信息,对比前后两次的节点信息,新增的节点信息就是疑似泄漏的内存节点。通过LR,可以找到具体申请的代码位置,进一步确认是否泄漏。
调用LOS_MemUsedNodeShow接口输出的节点信息格式如下:每1行为一个节点信息;第1列为节点地址,可以根据这个地址,使用GDB等手段查看节点完整信息;第2列为节点的大小,等于节点头大小+数据域大小;第3~5列为函数调用关系LR地址,可以根据这个值,结合汇编文件,查看该节点具体申请的位置。
node size LR[0] LR[1] LR[2]
0x10017320: 0x528 0x9b004eba 0x9b004f60 0x9b005002
0x1001784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