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间HSP用于不同应用间的代码、资源共享。 应用间HSP的宿主应用是一种特殊状态的应用,只能由一个HSP组成,不会独立运行在设备上,而是被普通应用模块的依赖项引用。当普通应用运行时,通过动态调用的方式使用应用间HSP提供的能力,从而实现应用自身所需要的功能。
注意事项
1. 应用间HSP的代码会运行在开发者应用的进程中,调用相关代码时,需要做好异常捕获与容错处理,防止由于应用间HSP功能异常导致的稳定性问题。
2. 一个应用可以同时依赖多个应用间HSP。
3. 应用间HSP会影响开发者应用自身的启动时间,依赖过多的应用间HSP可能会导致启动时延发生明显的劣化,建议将依赖的数目控制在16个以内。
4. 应用间HSP安装时需要对特权权限进行校验,如果想要开发应用间HSP,需要配置allowAppShareLibrary应用特权,具体配置方式参考 应用特权配置指南 。
应用间HSP的使用
应用间HSP会分为两部分对外发布:
一部分为 HAR ,HAR包中不会包含具体的功能实现代码,而仅仅包含导出的对象与方法,所以体积很小。应用开发者将HAR包集成到自身的工程中,然后就可以通过调用HAR包中提供的对象与方法完成自身的应用功能。
另外一部分为HSP,这部分为应用间HSP的具体实现,里面包含js/ts代码、C++库、资源和配置文件。这部分会上架到应用市场或者集成到系统版本中。
集成应用间HSP的HAR
HAR中的index.ets文件是应用间HSP导出的声明文件的入口,所有需要导出的接口,统一在index.ets文件中定义。index.ets文件路径如下:
liba
├── src
│ └── main
│ ├── ets
│ │ ├── pages
│ │ └── index.ets
│ ├── resources
│ └── module.json5
└── oh-package.json5
对外暴露的接口,需要在入口文件index.ets中声明:
index.ets内容样例如下:
// liba/src/main/ets/index.ets
export { hello, foo1, foo2, nativeMulti, UIComponent } from './ui/MyUIComponent'
其中UIComponent为导出的ArkUI组件,hello()、foo1()与foo2()为应用间HSP导出的ts方法,nativeMulti()方法为应用间HSP导出的native方法。具体实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