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OpenHarmony 作为分布式操作系统,支持运行在不同的终端设备上。这些终端设备通过跨端迁移和多端协同等,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流畅的全场景体验。在这种分布式场景下,不同设备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互通来实现设备间的配合。
下面先看以下这个分布式场景的示例:
示例:可触屏和TV的协作
在 TV/PAD 上观看视频时,在可触屏设备上控制 TV/PAD 上的播放状态、进度、音量和速度等,实现多端控制。
图1 多端控制,解放设备限制
要实现上面这个示例的功能,首先必须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同步。传统方式下,设备之间的数据同步,需要开发者完成消息处理逻辑,包括:建立通信链接、消息收发处理、错误重试、数据冲突解决等操作,工作量非常大。而且设备越多,调试复杂度将呈指数增长。是否有更简单的实现方式?经过分析,我们发现,示例中的播放状态、进度、音量和速度等其实都是变量。如果这些变量支持“全局”访问,那么开发者跨设备访问这些变量就能像操作本地变量一样,数据就能够自动高效、便捷地实现多端同步了。
为此,本次 OpenHarmony v3.1 Release 版本新增了分布式数据对象特性。分布式数据对象为开发者在分布式应用场景下提供简单易用的 JS 接口,轻松实现多设备间同应用的数据协同,同时设备间可以监听对象的状态和数据变更。与传统方式相比,分布式数据对象大大减少了开发者的工作量。
(为方便描述,后文中“分布式数据对象”也简称为“对象”。)
二、原理解析
这么简单高效的分布式数据对象技术具体如何实现的呢?让我们来一一解析~
1.对象的数据同步
分布式数据对象,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对象之间的数据同步。可信组网内的设备可以在本地创建分布式数据对象,并设置 sessionID。不同设备上的分布式数据对象,通过设置相同的 sessionID,建立对象之间的同步关系。
如图 3 所示,设备 A 和设备 B 上的“分布式数据对象1”,其 sessionID 均为 session1,这两个对象建立了 session1 的同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