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编程模型的相关工作综述
1 异构编程模型的背景与发展
随着计算架构的不断发展,从传统的单一CPU到现在的多核、众核、GPU、FPGA等多种异构硬件的出现,编程模型也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异构编程模型旨在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硬件资源,以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能耗。本文将重点探讨与异构编程模型相关的现有研究和技术,分析不同模型的优点、局限性及其应用场景。
1.1 异构编程模型的重要性
异构计算架构的兴起,使得传统的单一编程模型难以满足复杂计算任务的需求。为了充分发挥异构硬件的优势,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编程模型,旨在简化编程难度并提高程序性能。这些模型不仅解决了硬件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还促进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可移植性。
1.2 主要的异构编程模型
1.2.1 基于指令的编程模型
基于指令的编程模型通过扩展指令集来支持异构硬件。例如,开放加速器指令集(Open Accelerator Instruction Set)和OpenMP 4.0是两种典型的基于指令的编程模型。
- 开放加速器指令集 :这是一种专门为异构计算设计的指令集,能够直接在CPU和加速器之间传递指令,简化了编程流程。
- OpenMP 4.0 :它扩展了传统的OpenMP标准,增加了对GPU和其他加速器的支持,使得开发者可以更容易地编写并行代码。
1.2.2 显式异构编程模型
显式异构编程模型要求程序员明确指定代码在哪个硬件上执行。这种模型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但也增加了编程